港媒报道,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家,正兴起民间的人民币支付网络,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香港《南华早报》星期天(5月4日)报道称,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非洲贸易商越来越多地避开美元,转而使用人民币,构建起“非正式的人民币支付网络”,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做生意。

报道称,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东北部的商业中心伊斯特利(Eastleigh),当地商人已建立一套本地化支付系统,用以结算来自中国的进口货款。物流公司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肯尼亚先令和人民币的兑换服务,使商人得以用本地货币付款,而物流公司则代表他们向中国卖家支付人民币。

这些公司还负责商品运输,从广州或义乌等采购中心将货物送达内罗毕的办事处,中国卖家则直接收到人民币付款。

报道称,在尼日利亚这种非正式交易也同样普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了这种民间人民币支付模式的出现。这一趋势标志着全球贸易出现了更广泛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中国的支持下寻求使用本币,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

上个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四季度逾六成企业存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