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业景气指标连续六个月陷入萎缩,非制造业活动水平也在9月降至近一年来最低。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经历过上半年高速增长后,在第三季显露疲态,仍需更多刺激政策来应对内外不确定因素。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9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8月回升0.4个百分点至49.8,优于路透社和彭博社调查预测的49.6,也是半年来最高。不过,制造业PMI自今年4月以来都低于50的荣枯线,录得2019年以来最长的萎缩周期。
9月生产指数较8月攀升1.1个百分点至51.9,新订单指数环比上扬0.2个百分点至49.7。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解读,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双双回升,表明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
不过,新出口订单指数虽然回升至今年4月来最高的47.8,但仍未恢复到中美关税战开打前的水平,显示围绕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出口业者的主要顾虑。
马来亚银行宏观研究总监郑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9月生产指数已回弹至半年来最高,但出厂价格却较8月回落,“说明以价换量的削价战还在持续”。
另一方面,衡量建筑业和服务业景气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则从8月的50.3降至9月的50,为去年11月以来最低。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至49.3,但仍处于萎缩。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则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50.1。
霍丽慧解读,由于暑假结束,与出行消费密切相关的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的景气指标在9月份陷入萎缩。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师林凯祺认为,最新PMI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经历过夏季的疲弱后,9月出现小幅改善。“但随着关税影响日益显现和消费补贴效应减弱,增长前景依然充满挑战。”
亚洲开发银行同天发布的展望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7%,低于5%左右的官方目标。
在中国国庆前夕出炉的PMI数据,未对中国股市产生实质影响。反映A股蓝筹股表现的沪深300指数星期二延续近期涨势,收高0.45%至4640.69点。
分析认为,投资者已将目光转向国庆后召开的中共四中全会,并期待政府在第四季出台更多经济刺激政策。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星期一(9月29日)宣布,将部署规模共5000亿人民币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加速项目投资建设。发改委星期二又宣布,已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旨在拉动内需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郑宁研判,中国外需短期内将持续放缓,因此适度刺激内需仍有必要。她预计决策层会从为消费服务行业提供融资支持,以及扩大“国补”范围及力度两方面来促消费、稳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