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黄岩岛建自然保护区 学者:以法律巩固主权

中国与菲律宾近期在南中国海有主权争议的黄岩岛(菲称斯卡伯勒浅滩)发生海上冲突后,中国官方星期三(9月10日)宣布将在黄岩岛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表明要强化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

受访学者认为,北京此举不仅是回应外界此前指责它破坏南中国海生态环境,也透过法律手段进一步巩固对黄岩岛海域的主权。

中国政府网星期三公布文件,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件指出,此举是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保障”,有关部门和地方要严格执行中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等规定,以及“强化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中国国家林草局同一天公布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区划。它位于海南省三沙市,面积3523.67公顷,其中核心区占35%,其余为实验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珊瑚礁生态系统。

根据中国现有法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了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活动外;实验区则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中菲在南中国海域曾围绕“谁是生态环境破坏者”的问题针锋相对。中国2012年实际控制黄岩岛后,菲律宾多次指控中国渔民在附近海域使用氰化物非法捕鱼,破坏该海域珊瑚礁。

菲律宾去年5月要求中国开放黄岩岛,让国际社会监督当地的环境问题。北京则在去年7月公布黄岩岛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驳斥外界指责,称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优,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包毅楠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国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回应相关指责,也反映出中国政府重视保护南中国海的生态环境,“其实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管辖。”

马尼拉去年11月出台新法加强海洋权益主张后,北京随即公布黄岩岛的领海基线,重申对该岛的主权。

在这个背景下,中菲双方在黄岩岛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冲突。最近一次是今年8月11日,菲律宾海警称中国海警船只向菲船发射水炮,并在追逐菲国巡逻船时,与中国海军军舰相撞。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8月13日出现在同一片海域,中国海军称已对其进行警告并予以驱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许瑞麟受访时表示,中国在黄岩岛设立自然保护区的举措,很可能是对8月11日海上冲突事件的回应。

他指出,北京在未进行任何实质性建设的前提下,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强化对黄岩岛的行政管理,借此将相关违法行为纳入执法范畴,与中国于2021年实施的海警法及后续执法指引形成制度上的衔接。

包毅楠则研判,中国日后在黄岩岛海域的执法行动势必加强,未来针对菲律宾在该海域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可能采取更严厉的应对措施。

对于中国未来会否在黄岩岛推进填海造陆工程,许瑞麟认为可能性不高,因为“自然保护区意味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而填海造陆则与此背道而驰。”

包毅楠也相信“暂无必要”,毕竟黄岩岛自2012年起已被中国实际控制,北京也担忧此举会引发军事化疑虑并刺激美国。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