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公告季度利润三年多来首次下滑后,公司股价星期一(9月1日)在深圳和香港两市大跌,在港上市的股票开盘重挫多达8%,创5月底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
受访学者分析,股价下挫表明比亚迪业绩可能遭遇中国汽车行业激烈价格战冲击,投资者担忧公司股价过去数年高歌猛进的势头可能面临拐点,预计头部车企将加速开拓外海市场,对冲国内市场饱和内卷的负面影响。
比亚迪作为全球最大电动车生产商,上个星期五(8月29日)公告最新业绩,第二季净利润同比大跌30%降至64亿元。这与第一季利润大涨100.4%形成鲜明对比。
受不利消息影响,比亚迪在深圳和香港股价星期一收盘分别下跌3.8%、5.2%。
比亚迪第二季业绩下滑,时值中国汽车行业停止削价战遥遥无期。官方6月呼吁车企避免恶性竞争,但收效甚微;前20大汽车品牌7月维持、加大或仅小幅缩小折扣力度。
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8月开始在华销售Model 3的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车型,发售未满一个月也已降价1万元至25.95万元。
5月底大幅降价的比亚迪,7月对折扣的调整也微乎其微,平均折扣率仅从6月的7.9%降至7.5%。
比亚迪近八成销量仍来自中国市场,不仅7月在华销量连续第三个月下滑,产量也出现17个月来首次下降。
除了价格战,比亚迪也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挑战。小鹏汽车等规模较小的中国电动车新锐,正通过主打低价车型猛增销量。小鹏汽车星期一公布,今年迄今的交付量为27万1615辆,是去年前八个月销量的三倍以上。
随着新锐精品汽车品牌加速崛起,比亚迪今年交付550万辆的目标可能落空,截至7月底仅售249万辆,未达目标一半。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官方今年并未重拳整治电动车市场内卷,主要考虑到电动车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政府反内卷的目的并不是要针对行业,而是要让车企竞争时更多考虑长远,避免过分自我消耗,让未来发展更可持续”。
傅方剑认为,官方目前应加码帮助中国车企出海开拓海外市场,避免过度深陷国内激烈的价格战。
事实上,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营收还是分别跃升14%、23%;同期海外收入也同比增长50%达1354亿元。彭博社指出,这得益于对比亚迪电动车的需求强劲,以及公司为摆脱国内市场不利因素影响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