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吴京被嘲 是爱国没流量还是硬汉没市场?

曾是大银幕上的战狼、爱国流量的担当,在过去一周却成了网民恶搞和奚落的对象。

中国影视演员吴京担任出品人并友情演出的最新作品《再见,坏蛋》,上映仅一周,累计票房仅收26万7000元人民币,票房惨淡,影片方上个星期三(8月27日)宣布撤档。网民纷纷议论,是吴京的票房号召力不再,“京疲力尽”了。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恶搞吴京的视频和图片,硬汉形象变成互联网上“搞抽象”的迷因。

“坦克里没有后视镜的”

网民挖出一段吴京在《战狼2》上映后受访的视频。在谈到拍摄《战狼2》的困难时,吴京说:“坦克里没有后视镜的,枪炮是不长眼的,还有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吴京在上述三个句子间分别做了停顿,嘴角轻微上扬,神情不乏得意。

吴京形容自己在《战狼2》拍摄中,有别人没有过的经验。(访谈视频截图)

他接着说:“全世界26个国家的人拍了这么一部电影,怎么拍的,我们把国产货都运到非洲,怎么运的,怎么跟当地沟通的,怎么去跟军队军地协调,天上、地下、坦克、爆炸,真枪实弹怎么去做的这些事情,这个经验是无价的。”

这段2017年的采访上个星期突然在中国互联网上爆火,不断被网民截图、调侃,加特效、做成表情包,安插进不同情境中,进行二次创作。

有影评人称,大家对吴京这段话反感,因为他为了凸显自己的英雄,夸大了战争拍摄的困难和危险,坦克没有后视镜但有现场调度、拍电影大部分都是空包弹,和非洲当地人沟通,也有翻译。

网民说,吴京边说边摇头晃脑的“嘚瑟劲儿”让人看不过去;“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还涉嫌歧视黑人。

大家也发现,吴京类似的豪言不少。在另一段广泛流传的采访中,吴京也谈到经历、技能是他的财富。

“我有的时候老跟人说,就是我会的这些东西,我吹牛都能跟人吹。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轧过,你轧过吗?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野外生存我把人干了,你干过吗?中国的蚯蚓我吃遍了,你吃过吗?我能开飞机,你会吗?我能坦克漂移,你会吗?”

吴京在2017年的另一个访谈中,称自己的经历和技能都是财富,列举自己曾跳过楼、被坦克轧过、吃过蚯蚓等。(互联网)

话题“吴京,我跳过楼,你跳过吗”在上周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网民纷纷模仿并改编这一句式:“我挤过北京地铁,你挤过吗?我加班到凌晨,你加过吗?”

战狼塌房

今年51岁的吴京在北京出生,6岁学武,武打演员出身。他在2015年、2017年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和《战狼2》,为他赢得口碑,也让他的形象与爱国挂钩。

不过,当时就有人质疑,《战狼》系列爆红是因为爽剧剧情叠加爱国情绪,与吴京本身的才华关系不大,也让他后来的“吹牛式”访谈显得突兀,惹人反感。

2021年,他主演主旋律战争片《长津湖》,进一步强化爱国硬汉的形象。但观众很快对他刻意营销的爱国人设产生疲劳和怀疑。电影热映时,有网民呼吁他将赚来的“爱国财”捐出去。

网民恶搞吴京的形象。(互联网)

此后,他数次因爱国标签引发争议。2022年建军节,他晒出军装照,被批评从未当过兵,是“碰瓷军人”;同年又因代言国产品牌中兴,却被拍到用苹果手机,被质疑“人设不一”。

如今,《再见,坏蛋》票房惨淡、提前撤档。评论区里不少网民直言,因为不喜欢吴京所以拒绝买票。事实上,他在这部影片中只是出品方和客串演员,却依旧被推到舆论风口,似乎印证了“战狼人设已塌房”。

电影制片人、导演吴志硕在微博上说,吴京靠吃“爱国饭”,利用政治红利成为一线艺人,“尽管距离《战狼2》上映已经过去七年,他身上最大的标签仍是战狼。当战狼外交已经成为过去式,属于吴京的时代就已经过时了。”

不过,吴京的支持者认为,战狼的成功并非全因打爱国牌。他近期被热炒的访谈顶多是有些狂了,但并没有错。

还有人质疑,在九三阅兵的时间窗口,翻出吴京八年前的一段截取访谈来攻击他,做文章,是别有用心。拥有128万粉丝的摄影大V宁思潇潇称,等9月3日之后,就没人骂吴京了。?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评论吴京“塌房”时说:“的确,如今的形势与《战狼2》爆火的时候有了一些变化。当下不少年轻人找工作困难,生活压力大,部分分散了围绕战狼精神的激情凝聚。”

但他说,这并不意味着爱国英雄主义过时、在中国社会退潮了。“爱国英雄主义的片子今后肯定还能拍,并且有机会火,但重要的是得拍得好,而且得随着新一代影迷口味的变化实现表达的创新。”

他指出,吴京与“爱国英雄”绑得太紧了,但不能与爱国英雄划等号。这一轮舆论对吴京不友好,不能都看成是冲着他演的英雄形象去的,对吴京个人的损害也只是一时的。

爹味硬汉,不再流行?

在爱国流量议题外,一些网民也批评“吴京式硬汉”,实为“大男子主义”,因为他在作品和访谈中都不止一次表现出一种带有男性凝视和征服意味的性别观。

在《战狼》中,吴京饰演的冷锋和女主角有一段对白,称自己“3岁喝酒,5岁灌趴两个比我大6岁的男生,12岁酒壮怂人胆,偷看女生洗澡。”这一情节10年前没引起舆论反弹,但在女性意识更为高涨的今天,被不少网民批评,对女性并不尊重。

他后来还在《战狼2》的宣传访谈中说,这部电影是给中国女性的一封情书。他说,因为中国女性观众太强了,她们希望强者来征服。“什么样的人能征服他们呢?是冷锋这样的人。”

在当下更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主体性的语境下,这一“男性征服者”的姿态,与中国互联网上一点就燃的男女议题扯上了关系,进一步放大了讨论的热度。

当然,也有人认为,事情其实没那么复杂,年轻观众只是看不惯吴京的爹味发言,拿来做一些无厘头的创作,未必真上升到爱国或性别文化层面。

但战狼也好,硬汉也罢,曾获得流量的终变成笑谈,至少说明了一点:人们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男性英雄符号,也不愿再被爱国人设所裹挟。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