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三万多个宝宝经她的手来到这个世界,她却被网络上看不见摸不着的几双手,推向了深渊。
河南省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医生因长期经受网暴,不堪重负而跳楼轻生。她的离去令人扼腕,也再次将中国医患关系的复杂现状推上风口浪尖。
上个星期二(8月5日),河南周口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周口六院8月1日晚上8时38分发生一起坠楼事件。57岁的医院邵姓女医生因伤势过重,隔日凌晨1时40分不治身亡。
医院官网显示,邵医生是妇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工作20多年,曾获河南省优秀妇产科医师荣誉。
上观新闻原点栏目记者从邵医生多名病患口中得知,她不仅用功敬业“拿医院当家”,还技术高超,让不少病情复杂的产妇慕名而来。更可贵的是,她总会回复焦虑病患深夜发出的信息,也从不吝惜花时间疏导生产焦虑的孕妇。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医生,却成了网络上一些人口中的“刽子手”。
接连七个月被网暴
据天津媒体津云新闻报道,邵医生的丈夫张先生说,她轻生前被短视频平台三个账号连续网暴七个月,陷入极度无助。
网暴源于三起医疗纠纷。第一起,事缘她曾救活一名羊水栓塞的危重孕妇,但代价是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切除孕妇的子宫。结果家属事后觉得生的是女孩,家里“绝后”,反悔要求医院和医生赔100万元人民币,并在社媒上不断发视频攻击邵医生。
第二起纠纷中,一名产妇的胎儿较大,因顺产有子宫破裂的风险,邵医生多次劝对方剖腹产,但夫妻执意顺产并签署风险同意书称后果自负。结果产妇顺产时,果然子宫破裂,胎儿窒息死亡,产妇则经过手术抢救保了一命。不过,家属因此不满,到医院里闹了之后也在社媒发视频攻击邵医生。
张先生说,第三起纠纷,源于一名产妇顺利生产两天后,孩子突发缺氧,及时被送去新生儿ICU抢救后痊愈出院。两年后,孩子确诊为脑瘫,家属在未做任何医疗鉴定的前提下,就认定是医生失误。
网络社媒时代催生新型医闹
据财新网了解,起初两个病患家属各自在社媒发布视频,并没引起舆论太多关注。后来,三家家属在抖音上互推对方视频实现合流,影响力才大增。所发视频内容对邵医生的形容,包括“过度医疗”“没有医德”“摘子宫换钱”“害死人无数遭报应”等,煽动大批愤世嫉俗的键盘侠加入对邵医生的口诛笔伐。

新型医闹自此诞生——没了以往大批人到医院哭天抢地、拉横幅挂挽联、赖着不走讨说法的老套路,更不是拿着刀子直接冲进医生办公室大开杀戒,而是以刺眼的话语、拙劣的人身攻击,隔着屏幕和键盘,直逼人的心理防线。
闹的方式不同,但破坏力同样致命。虽然没有肉眼可见的凶器,但人言可畏,邵医生还是像去年被病患家属持刀杀害的温州心血管医生李晟一样,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夏天。
制度跟不上医闹网络化
邵医生离世后的第三天,周口官方通报成立调查组处理案件。
她离世后的第七天,抖音通报确有疑似三起医疗纠纷当事人及家属的15个账号,从去年12月开始,共发布89条医疗纠纷相关视频,其中有76条因违反平台规则被限流。这些账号发布的962条评论,内容包括指责或攻击医院及医生,其中457条被限流。
抖音通报还披露,共收到邵医生及代理人发起的48次侵权举报,其中32次举报成功,因部分举报重复,平台共下架对应的19条内容,并禁止其中一个重复侵权的账号投稿。
可生命逝去了才引起重视,纵使核查后发现网暴的事实客观存在,即使调查后该追责的都追责了,但邵医生也回不来了。
《人民日报》星期五(9日)发表评论说,绝不能任由网暴者肆意横行。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上演,网暴的治理关口须前移,工作重点要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和化解转移等。
不过,这起事件暴露的也许不止是网暴处理机制的不完善。
张先生向媒体透露,邵医生曾两次到派出所报案,第一次警方没有立案,第二次虽立案,但警察也没采取实质措施,既没有要求相关账号删除不实视频,也没对造谣者进行警示或处罚。
至于院方,澎湃新闻引述周口六院相关负责人称,邵医生坠楼当天下午,也就是邵医生遭受七个月的网暴后,院方给三起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发了律师函,要求他们通过合理合规渠道维权。
这不免让人思考,如果警方当时更加重视、及时介入,让邵医生看到哪怕一点制度的保护,以及对网暴者的威慑,她会不会就不会那么绝望,也不会像她遗书中写得“求助无果、以死明志”?
如果院方透明公开医疗记录保护医护人员,并向有关平台正式提出要求删除不实信息,而不是拖了七个月才与医疗纠纷当事人交涉,邵医生会不会不会感到那么孤军奋战和无助?
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不得而知,但医患纠纷在社会变迁下的新态势有必要引起各方关注。
医患矛盾加剧,两者关系日益复杂。可从前医生因医闹而致伤致残,行凶者尚能受到法律制裁,如今医闹化身无形的手就能把医生推向绝路;人们只能期盼在执法人员的眼中,他们不是同样隐匿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