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高法院一则司法解释,再次将社保话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社保新规”星期四(8月7日)冲上微博热搜。
这些新规其实并不是全新政策,它是通过司法解释,对旧规加以强调。这则解释明确,自下月起,任何规避缴纳社保的协议,都将被法律认定无效。
不少网民将此解读为社保“强制缴纳令”。实际上,社保一直就带有强制性,但以前员工自己不想缴,公司可减少成本自然乐见其成;或者公司不想缴,就会跟员工商量多加一点薪水,使双方到手的钱都能最大化。这种现象在小微企业中十分普遍。
这主要是因为社保支出的成本数目过大,而回报周期过长。
以“五险一金”中占大头的养老保险为例,公司要为员工缴纳工资的20%,个人另交8%。按现行规定,需要缴满15年才能退休后领取。2030年后,这一年限将逐步提升到20年。
2024年中国就业人员总数约7.34亿,但根据统计公报中参保人数最低的失业险推算,拥有完整社保(即“五险”)的人数最多为2.46亿,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3.5%。
上述司法解释生效后,公司招工必须缴社保,如果被举报或诉讼,企业将被重罚。这意味着,无论是员工还是公司,缴纳社保都是一条红线,没有暗箱操作的空间。
规避社保的大门被关上,网民也炸了锅,不少人直言:“强制越严,越说明资金不足,普通人越不信未来能领到钱”,到底“是我需要社保,还是社保需要我了?”
还有网民反映,现实中,不少人缴了五六年,现在犹豫要不要继续缴,因为缴的钱既不能帮助现在的自己,也未必能保障未来的自己。
家门口的包子铺要关门了
上述新规出台后,一篇题为《家门口的包子铺要关门了》的文章在网上走红。
文章说,这家包子铺共有五个伙计,一个伙计一个月的社保总支出是2730元,五个人一个月总共增加1万4000元成本,那她的店铺不但不赚钱,还很可能赔钱,再三决定后选择关门。
不只是包子铺,附近理发店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老板也还没想好怎么办,但“全给交社保是不可能的”。
这篇文章在网上获得不少共鸣。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利润不高的作坊型企业,如小餐饮店、小零售店等,全额缴社保意味着合规成本大涨,而这笔钱可能就等于这家店的生死存亡。
不过,强制缴社保让一些打工人更有安全感。有网民认为,社保不只是法定义务,还是一笔对未来的投资,而且关键时刻可以救急、救命。
还有网民说,买社保相当于多养一个儿子。只需养15年,不用辅导作业、不用买房买车,等老了每个月准点给你钱花,没有抱怨也没有牢骚,“这也许是普通人为数不多只要付出就肯定有回报的项目了”。
然而,并非每个打工人都乐见自己的社保被强制执行。
如前所说,很多年轻打工人是自愿和公司达成不缴社保协议,这部分人普遍收入较低,更在意到手的薪水能否支撑他眼前的生活,没有余力考虑遥远的未来。
何况中国正值经济下行时期,巨大的生存压力和不确定性,让人们更倾向于拿到手的现金,而非几十年后的预期收益。
今年初,有外卖骑手抵制缴纳社保,就是这种心态的典型反映。

当时有外卖骑手发视频指出,外卖是流动性很大的行业,大家赚的是现钱、快钱,“要那些(社保)干嘛?”
还有骑手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己每月到手的收入会变相减少。
“爷爷退休金1万7000元,是全家的经济支柱”
社保之所以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最主要的焦点集中在持续性和公平性。
今年5月,一篇题为《爷爷每多活一天,就能给家里带来566元的收入》的文章在网上传开。
文章称,89岁高龄的爷爷是中铁建设集团技术骨干,一个月退休金1万7000元,相当于当地一般人三个月的工资,是全家的经济支柱,于是儿子孙子儿媳妇全家齐上阵,把伺候老爷子当成家里的头等大事。
这篇文章像是带着黑色幽默的小说,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这种情况在中国退休老人群体中确实存在。
有网民根据2022年全国社保基金决算表分析得出,企业加上地方机关事业单位,每月能拿到1万养老金的人口,大概就有600多万。

上述文章背后折射出人们对社保的最大心病:社保基金池被这些可能从未缴过社保的离退休人员一步步掏空,而退休人口与劳动力人口增长倒挂,现收现支的社保系统未来恐怕入不敷出。
中国社科院早在2019年就曾发布报告预测,当期养老金结余可能会首次出现负数。到2035年,养老金有可能会耗尽。
在社保新规发布后,一名女网民在视频中说:“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交社保?房租吃掉一半工资,社保成了奢侈品……年轻人会质问:在空帐时代,我养的是谁的老?”
担心社保空帐的同时,社保制度本身对许多人也缺乏吸引力。
比如基本的养老保险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与体制内外群体差异,以及缴纳和领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这就产生城乡代际间的错配。不少在城市打拼但出身农村的年轻人认为,他们按照城市收入标准缴纳社保,但农村的父母却没有享受同等标准的养老金。
再比如医保跨省报销问题,对于现在工作流动性较高的年轻人来说,医保往往面临“交的是全国的钱,却只能报销本地账”的情况。
社保是民生稳定的基石,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以法律手段强制,反映政府对社保问题的重视。
不过,推出法律法规强制的同时,也更应该从制度层面进行优化甚至改革,让那些抵触社保的人,能看到社保未来的保障与希望,能相信他的投入会带来同等回报。
反之,如果只依靠釜底抽薪的方式简单粗暴地强制社保,不仅会让本就处境艰难的小微企业雪上加霜,加重财政负担,还会进一步打击人们对社保未来的信心,陷入“谁更需要谁”的猜忌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