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文称,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并不影响干部收入,干部的合理工资、津贴和社保一分不能少。

《人民日报》星期四(8月14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从“紧日子”里过出好日子》的文章。

文章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施行以来,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读。

文章批评个别地方把过紧日子理解成了过苦日子,厉行节约直接简化为能砍就砍。“只不过是打着过紧日子的旗号,行懒政怠政之实,本质上还是在搞形式主义那一套。”

文章认为,从《条例》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并不影响干部收入、民生福祉、消费提振。干部的合理工资、津贴、社保,一分不能少;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房等等民生投入,不但不能减,还得持续增加。

文章说:“过紧日子,紧的是不该花的钱。而党政机关省下来的钱,可以集中起来办更多实事。比如用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还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那些关键小事上。该省的省,该花的花,花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才是过紧日子的真正目的。”

文章认为,怎么过好紧日子,考验党政机关的管理能力,必须想办法围绕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做文章。坚持改革思路、用好科技手段,就能在存量里挖金子,靠共享提效率。少花钱是本事,花好钱是大智慧。只要敢打破壁垒、盘活资源,同样的钱就能办更多事,让紧日子过出高效能。

文章最后写道,过紧日子不是降低标准,也不是让干部苦熬。“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紧要处,我们才能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今年5月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等。此后,一些地方一度加码限制公务员餐饮要求,包括禁止三人以上公务员聚餐、并要求避免相互请客等,引发舆论质疑矫枉过正。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