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战略模糊是两岸关系最高智慧

时间:2022-12-28 12:0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旺报 社评

有人发现使用韩国新版“电子旅行许可(K-ETA)”申请签证,申请完成后页面上国籍显示为“China(Taiwan)”,外交部已向韩国表达抗议并要求更正。“中国台湾”不仅成为大陆进口台湾产品标示的明确要求,也在国际社会逐渐成为刚性标准。当民进党丢掉九二共识,北京便不再理会两岸曾经存在的“模糊空间”,步步进逼彰显“一中原则”。

丢了九二共识 一中进逼

自1971年退出联合国后,台湾就很难以中华民国或台湾之名,参与官方的国际组织,但两岸若存在一定政治默契、维持战略模糊,北京至少可以尊重台湾在国际组织的既有代表权。例如,奥会模式之下,台湾以“中华台北”名称参加国际赛事,包括今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再如,台湾以“台澎金马关税区”名称加入WTO、以“中华台北”参与APEC领袖及部长级会议,至今未遭到北京杯葛。

马政府时期,台湾首次以“中华台北卫生署”观察员身分参加世卫大会,并以相似模式参与国际民航大会,这是两岸在九二共识之下共同拓展的国际空间。九二共识的精髓不只是“各表”更是“并存”。无论是两岸领导人会晤、两岸公权力协商,还是两岸同时有资格参加重要国际场合,大陆之所以容许台湾以“政治实体”或“国际社会行为者”的名义,平等地与大陆、与各国互动,正是因为有九二共识。

民进党政府否认九二共识之后,台湾与大陆“并存”的空间愈来愈小。蔡政府努力以“中华民国台湾”叩关国际组织,虽获得西方国家支持,却都以失败收场,不但RCEP无缘加入、CPTPP命运难卜,甚至连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架构都无法正式加入。没有九二共识,没有两岸互信,台湾的国际空间不增反减,经过这6年,台湾社会对此应该有更深切的认知。

如果说“中华台北”还隐含着中华民国、不同于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意涵,那么“中国台湾”就是完完全全体现一中原则,甚至具有“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省”的政治暗示。北京出招在国际社会推动“中国台湾”的普遍化、明晰化,换言之,一中原则不再只是北京要求国际政府间、或外交事务的硬性规定,而是已经推广到民间、非政治性的国际场域。

抗中无法保台 务实优先

2018年北京要求国际航空公司,把订票网页上的台湾改为“中国台湾”或“中国台湾地区”,蔡政府一番交涉,争取到的22间公司改回,但仍有39间乖乖照做。近几年北京也要求各大国际连锁饭店集团,将“中国台湾”适用于地址、订单、会籍的各类涉台称谓,其中不乏美商饭店巨头。但也有例外,今年卡达世足赛主办方的“球迷证”注册系统,写为“台湾”遭大陆抗议后改成“中华台北”。

大陆看到“台湾”或“中华民国”必定施压,但最后改成“中国台湾”还是“中华台北”,很大程度取决于外方机构在操作层面的裁量。毕竟外方人员并不熟悉两者背后的微妙差异,只是依“惯例”照办,这就牵涉到台湾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名分问题。在目前ISO序列中,中国大陆与台湾分别以CN和TW各自登记。在国际政治现实下,无论北京如何抗议,都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包括政府、企业、组织,将TW与CN分开对待的事实,问题在于如何称呼TW,前者属于实务层面,后者属于政治问题。

经过佩洛西来台、大陆围岛军演及民进党九合一大败,台湾主流民意已充分认识:抗中无法保台,和平才能保台,保台须务实。既然是务实保台,那么只要如ISO序列般维持TW有别于CN的事实存在,不管是叫“中国台湾”还是“中华台北”,都可以务实接受,以维护人民在国际社会的权益。至于政治层面,当然以“中华台北”为优先,但还是得透过协商与大陆取得共识。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