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对外战略的必选项:构建多极世界

时间:2022-09-16 11: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作者:王晨星

俄罗斯官方9月8日宣布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的成绩单:签署的经贸协议数量逾260个,总金额约3.25万亿卢布(767亿新元)。然而经贸合作的斐然成绩,也难掩东方经济论坛早已超越经济合作,逐渐成为俄宣示外交理念平台的事实,俄罗斯对外战略诉求也愈发清晰——构建多极世界。

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性和必然性。如果说今年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强调世界多极化是为了制衡美国、西方,那么在东方经济论坛上阐述多极思想,则更多是为了拉拢“全球东方”。

构筑多极思想的四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构建多极世界一直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核心理念;而确立和巩固多极中的独立“一极”,则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实践目标。俄罗斯的多极思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孕育形成、初步实践、全面推进和深刻调整的四个阶段。

(一)1991至1996年的孕育形成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俄罗斯迅速改变对外战略的价值观基础,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急切希望成为所谓“西方文明大家庭”一员。然而俄罗斯的“一厢情愿”,并未获得美国、西方“认可”。1996年,普里马科夫接替科济列夫担任俄外长后,调整俄国对外战略方针,强调国家利益,摒弃大西洋主义,提出多极思想。

(二)1997至2000年的初步实践期。在普里马科夫推动下,俄罗斯基本确立了在新兴大国行列中代表发达国家,及在发达国家集团中代表新兴大国的复合型外交身分,其外交腾挪空间显著扩大,国际影响力也实现触底反弹。

1998年俄罗斯以完全成员身分参与七国集团(伯明翰峰会),实现与“世界工业发达民主国家”为伍的“愿望”,同时也倡导建立中国、俄国、印度三边机制,开始重视与非西方大国的关系,积极打造与新兴大国的对话平台。

联合非西方国家 建全球反霸战线

(三)2000至2014年的全面推进期。 2000年起,俄罗斯进入普京时代,直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前,普京基本延续了普里马科夫的多极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俄罗斯外交须坚持非冲突性、多元性、实用性三大原则。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多极思想及实践得到全面推进,复合型外交身分进一步彰显,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其战略环境大为改善。2005年,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国领导人,出席新兴经济体与八国集团对话会,俄罗斯同时身兼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复合型外交身分,达到“高光时刻”。

(四)2014年至今的深度调整期。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背景下,俄罗斯多极思想出现新调整:实现世界多极化的最大阻力,是美国对单极世界、全球霸权的护持;欧亚周边依旧是俄罗斯追求“一极”地位的核心支撑,但不局限于此,俄罗斯依托“欧亚经济联盟+”合作模式,试图构建以欧亚经济联盟为核心,连接上海合作组织、亚细安等其他区域一体化机制,最终建成“大欧亚伙伴关系”。

多极世界要从斗争中产生,俄罗斯主要的斗争对象就是美国、西方霸权主义。俄罗斯不仅要继续奉行多元外交路线,持续拓展对外战略空间,而且还要联合广大的非西方发展中国家,构筑全球反霸统一战线。

多极化主张受发展中国家青睐

当前俄罗斯的多极化世界主张其实有一定市场,尤其受到不少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青睐,就像本届东方经济论坛在美国、西方孤立下,依然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会,印度、亚细安国家对强化与俄经贸合作深感兴趣,并付诸订单与协定。究其原因,一是俄罗斯拉拢“全球东方”之举确实带来不俗的发展机遇;二是多极化世界主张,也让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看到在未来全球合作中,掌握更多主动权的可能。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