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中国疫情与世界同步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

时间:2023-01-09 09: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说,中国在进入冠病大规模流行第一波后,将逐渐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与世界“同步”。

中国星期天(1月8日)今日正式将冠病调整为“乙类乙管”,但对于疫情防控、毒株变异、老年人保障等问题,民众仍存在较大担忧。

据上观新闻报道,也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的张文宏上星期六(7日)在第二届光华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发表以上看法。

张文宏在演讲中介绍,近百年来,全球有五次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除了冠病,前四次都是流感,分别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至1958年亚洲流感、1968至1969年香港流感、2009至2010年甲型H1N1流感。

他说,如今,流感已成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全球每年只有近20万人因流感死亡。当然,因为流感病毒检测量不足,这个数据可能存在低估。

对于冠病会否从全球大流行演变为地方性流行,张文宏给出肯定答复,指在一些国家,公众经历了大规模流行的阵痛后,目前超额死亡人数已大幅降低。

超额死亡是指一个地区实际发生的死亡人数与未发生传染病年份估算得到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传染病的致命性。

张文宏以新加坡和美国作比较,称新加坡超额死亡已接近零,冠病病死率近期也非常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新加坡绝大多数老人都完成了三针疫苗接种。

他说,与新加坡形成对比的是,奥密克戎在美国的致命性很强。这和美国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不够高有密切关系。

张文宏解释,冠病疫苗即使在六个月后抗体水平降低,但在遇到奥密克戎入侵后,仍会触发免疫反应,免疫细胞的“记忆力”很强,因此呼吁,应尽快将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提升至90%。

在从大规模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转化期,张文宏呼吁相关部门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尽快完成药物储备。“基层要有药可用,这样才能防止二级、三级医疗资源挤兑。如果能对100%高危因素患者覆盖抗病毒药物,将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症率。”

张文宏强调,中药会给中国人带来额外的辅助疗效。在感染后的“黄金72小时”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首先利用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同时采用氧疗、中药和低剂量的激素进行治疗。

张文宏说:“我相信,中国具备把冠病疫情变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中国如今进入了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随着医疗资源的逐步到位,将过渡到地方性流行阶段。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全球趋同,就像流感一样,成为季节性流行病。”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