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国门重开中国经济待春暖花开

时间:2023-01-08 08: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特稿:国门重开中国经济待春暖花开

中国在1月8日重开国门,全面放开时间早于外界预期,市场看好中国经济更早触底反弹。但突然放开也导致疫情快速扩散,冲击经济活动。中国经济今年反弹幅度有多大?复苏之路要越过哪些阻碍?对全球经济又将带来什么影响?

一周前得知中国即将解除入境隔离后,新加坡商人纪华容就开始查看2月前往香港的机票,计划在这趟久违的赴华之旅中,依次拜访香港、深圳和上海的合作伙伴。

纪华容创办的环保清洁剂公司在上海设有办事处,疫情暴发前他几乎每个月都飞往上海。但过去三年间,他只在2021年底进过中国一次,参加当年举办的进口博览会,代价是在酒店隔离14天。

纪华容告诉《联合早报》,中国市场目前占公司业务约四成,今年预计比重超越新加坡。“如果能像疫情前那样每个月到中国走一次,我就有机会接触更多商业伙伴,业务可能增长得更快。”

中国星期天(1月8日)起取消对入境者的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要求,开放国门时间早于外界预期的3月。这促使多家投资银行接连调高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摩根大通从4%调高至4.3%,高盛从4.8%升至5.2%,最乐观的摩根士丹利则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4%,高于此前预估的5%。

去年前三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长3%,经济师预计全年经济增幅也将在3%左右,远低于官方在年初设定的5.5%左右增长目标。不过,随着官方从去年11月起持续加速放宽防疫政策,市场普遍看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触底反弹,悬念在于回升速度有多快,反弹幅度有多高。

新加坡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受访时分析,中国解封后感染率快速达峰模式在全球十分罕见,目前主要城市疫情已从峰值回落,经济活动也逐渐恢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反弹会比其他国家快。

谢栋铭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出现“V”形反弹。由于去年第一季经济增速仍有4.8%,今年第一季预计表现平平,但第二季有可能出现超过7%的大幅反弹。“如果说去年中国经济是高开低走,今年刚好相反。尽管下半年增势可能回落,但全年增幅预计仍会高于5%。”

旅游复苏带动消费回暖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去年最为疲弱的消费板块今年预计迎来大幅反弹。中国政府上月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同期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分析认为,在中国出口面对外需减弱的逆风之际,官方将出台更多促消费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内需的拉动作用。

尽管具体促消费政策尚未出炉,但一个月来放宽的防疫措施,如跨地出行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和健康码、即日起免除入境隔离等新政,已令沉寂三年的旅游业看到黎明的曙光。

中国官方12月26日宣布免除入境隔离措施当晚,旅游平台携程上的出境机票和酒店搜索量双双创下三年新高。携程发言人受访时披露,隔天上午,中国大陆出境机票订单较前一天大增254%,平均价格则下跌12.9%,整体呈现“量升价跌”趋势,“预示着出境游市场的火爆已在酝酿之中”。

据携程统计,平台元旦跨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45%,春节跨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260%,春节出境跟团游产品相关搜索量更是猛增六倍。旅游业迎来复苏,意味着餐饮、交通等行业也将随之回暖。

与此同时,被严苛入境限制拒之门外的外国企业,也期待重返这个庞大市场,并带来更多投资。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对中国打开国门表示欢迎,认为这有助于提振商业信心,使得过去三年未能踏足中国的欧洲公司总部高管得以访华,从而促进投资。但他同时指出,欧洲企业可能会观望未来几周中国疫情如何演变,才能对在华投资做出长期决策。

伍德克受访时说,中国疫情走势尚不明朗,企业担心出现新的变异毒株。“此外,中国经济持续面临逆风,这意味着许多商会成员还无法决定是否向中国派遣更多员工。”

感染激增震荡经济

突如其来的解封使得中国冠病感染数激增,来势汹汹的疫情在一个月内席卷了各大城市,并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快速蔓延。大批民众卧病在床,令本就惨淡的经济活动雪上加霜。

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去年12月降至47,为2020年2月疫情暴发以来的最低水平;非制造业PMI更从11月的46.7骤降至41.6,也是近三年来最差表现。

摩根大通警告,若因为感染者激增导致工厂人手短缺,中国供应链短期内可能受干扰。财经智库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高级中国经济师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认为,放弃清零并不能立即缓解中国的经济困境,消费活动可能要在三到六个月后才能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

不过,随着疫情快速过峰,多个主要城市经济已出现复苏迹象。彭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8日,中国15个城市的交通拥堵程度较一周前反弹近6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认为,若中国疫情暴发导致全新变异株出现,无疑将是今年经济的“黑天鹅”。但经过一个月的快速传播,目前尚未发现新变异株,市场有理由更为乐观。

陈光炎指出,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在放开后必然受到多轮疫情冲击。但从美国和新加坡等经验来看,随着医疗系统、企业和民众对疫情的适应度提高,后续疫情造成的影响将持续减弱。

“这就像往湖里扔石头,第一下激起的水花最大,过后虽然还有涟漪,但波纹会越来越小。”

中国去年最为疲弱的消费板块今年预计迎来大幅反弹。图为云南昆明一家购物商场在新年期间的人潮。(新华社)

学者:欧美经济下行 中国表现料一枝独秀

尽管过去三年里中国大门紧闭,但它与世界经济依然相互依存。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随着今年欧美经济下行,中国经济有望再度一枝独秀,肩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

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指出,拉动全球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美国经济已出现衰退迹象,欧盟也增长乏力,唯有中国还有望加速前进。“尽管中国经济复苏还面对多重风险,但它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如果中国今年经济增速能达到6%至7%,对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区域发展中国家将起到有力带动。”

中国开放边境后,首先释放的是巨大消费潜能。财经信息服务公司CEIC数据显示,疫情三年间中国家庭积累超过4.8万亿美元(6.5万亿新元)储蓄,比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还高。近期感染激增令许多国家对中国旅客收紧入境限制,而泰国和新加坡等未对中国旅客设限的东南亚国家,有望成为国际旅行复苏的最大受益者。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宣布解除入境隔离后,新加坡、韩国、香港、日本和泰国机票订单增幅最大,其中前来新加坡的出境机票订单增速最高,环比大增六倍。

中国经济复苏 或导致全球通胀加剧

泰国国家旅游局预测,今年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可达至少500万人次,较去年的22万人次大幅增长。大华银行经济师也预测,今年中国访客潮若重现,可为新加坡带来约20亿新元的额外零售销售额。

与中国贸易联系紧密的新加坡,也将从中国放开中获益。世界银行分析显示,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将带动新加坡GDP增长1.2个百分点。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GDP也将随中国贸易恢复而增长。

不过,在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经济复苏导致的通货膨胀加剧,将为本就高企的全球通胀火上浇油,使得各国央行必须同时应对经济衰退和高通胀两大挑战,可能加剧世界经济波动。

陈光炎指出,中国重新开放后,每日原油需求可能增加100万桶,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随之上涨,将令发展中国家经济承压。

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警告,通胀是中国和全球经济今年面对的“灰犀牛”。中国第一季通胀压力较小,但随后会逐渐升温,下半年通胀率可能超过3%。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近20%,整体来看,它对全球经济的支撑作用预计将大于通胀影响。”

另一方面,多国经济衰退造成的外需下滑,也令中国出口难以维持亮眼表现。去年10月起,中国出口由升转跌,终结此前两年多的增长;11月出口跌幅进一步扩大至8.7%,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如何在内外压力夹击下推动增长,是中国和全球经济在2023年要共同回答的问题。

提振信心成为改善经济抓手

面对持续升级的经济逆风,中国防疫政策快速转向的同时,决策层对特定领域的态度也有明显转变。

上月中旬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一改此前两年“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强硬姿态,转而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对于仍在恶化的房地产市场,会议在重申“房住不炒”的同时,强调要确保楼市平稳发展,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

在冠病大流行三年间,严苛防疫措施、高压行业管控叠加下行经济,令以民企为主的市场主体纷纷倒闭,房地产行业陷入资金流危机。新一年里楼市能否见底回稳,民企能否重振雄风,成为左右中国经济复苏速度的两大关键因素;而这又取决于官方如何修补受挫的市场信心,提升低迷的经济预期。

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指出,中国属于高度政策驱动的经济体,官方政策将影响预期,进而影响市场行为。政策是否一致,传导是否有效,决定了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这也是为什么中央经济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要求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然而,近期的仓促开放和政策转弯,令市场对政策一致性产生质疑。谢栋铭说:“如果政策反复摇摆,将对预期造成冲击,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也会减弱。”

他以楼市为例指出,官方过去一年持续放宽房地产管控,但需求并没有回弹,就是因为预期不足。平台企业经历过此前针对后,也对今后能否持续获得政策支持心存顾虑。“市场对宏观政策的预期,很难立竿见影地提升,快的话需要几个月,慢则需要几个季度。”

一个月来,官方密集释放对楼市和民企的支持信号。中国央行上星期三(1月4日)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时,提出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央行隔天即出台新规,允许房价疲弱的城市自主下调房贷利率,试图从需求端入手提振楼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几天后,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就考察阿里巴巴集团,敦促这家平台企业巨头“在推动发展、国际竞争和造福社会中大显身手”。阿里主要持股的蚂蚁集团子公司,去年底也获批105亿元人民币(20.5亿新元)增资计划,带动在美上市中概股创下史上最佳“开门红”。

不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原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冸受访时直言,他与几名近期迁至新加坡的中国企业家交谈时,感受到他们对政策的失望。“民营企业家近年来尝尽苦头后,对官方发言不再轻易买账,他们不仅要看高层说了什么,更要看他们做了多少。仅凭高层表态和短期政策就能提振企业信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白士泮建议官方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通过打造公平、有序、法制和健康的经营与竞争环境,引导市场发展。“只有从根本上改革体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才能让民营企业恢复信心。”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赞一下
(9)
64.3%
赞一下
(5)
35.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