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美国迈阿密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再到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全球多地海滩正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速消失。
《金融时报》报道,沙子虽看似取之不尽,却是抵御风暴与洪水的天然屏障。一旦流失,不仅威胁旅游经济,也危及沿海居民的生存安全。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外滩群岛的小镇罗丹塞,海岸侵蚀速度位居东海岸前列,每年退缩3至4.5米。自2020年以来,已有11栋房屋倒塌入海,更多建筑岌岌可危。当地常从近海或河道抽砂回填沙滩,但为罗丹塞补沙需逾4000万美元(约5139万新元),资金缺口迫使居民在“有序撤离”或留守冒险间做选择。 类似困境正席卷全球。巴塞罗那的人造海滩每年流失约3万立方米沙子,风暴来袭时流失倍增。当地虽不断补沙、建防波堤,仍难阻退缩趋势。 海岸侵蚀原属自然过程,但全球变暖引发的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沿海开发阻断沙子自然流动,都在加剧危机。全球约10%人口居住在距海岸5公里范围内,海滩既是数十亿美元旅游资产,也是重要生态缓冲带。 “补沙”被视为比修建海堤更温和的手段,可延缓侵蚀并保持景观,但实际效果有限、成本高昂且须反复实施。部分海滩两年就需补一次,有些可维持十年。美国已有近600处海滩实施补沙,2019年补沙总量达5000万立方米,但优质沙源日益稀缺,开采成本不断上升。 沙子主要来自河流、海底等地,其粗糙表面适合建筑业使用,因而面临被大量开采的竞争。 科学界警告,气候变化叠加人类活动,意味着全球海滩正面临“失沙”临界点。继续固守将付出高昂代价,而放任自然退缩又需面对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冲击。如何在保护生态、防御风险与维护沿海经济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各国难解的共同难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