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炎:中美当前竞争为亚细安带来战略平衡空间

中国和美国各自在稀土和半导体供应上握有优势,相互制衡,只要摩擦不演变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中美竞争其实是一股稳定力量,可为亚细安带来战略空间、在中美之间求取平衡,同时继续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推动经济增长。

我国著名经济学者陈光炎教授星期二(8月5日)在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杰出学者公开讲座上,以“与习特共存:中美关系与对东南亚的影响”为题发表演讲,提出上述观点。

陈光炎说,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以关税政策把中国挤出亚洲供应链,若在2000年代或许有机会成功,但如今为时已晚,因为中国已是全球许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特朗普今年4月初对全球贸易伙伴掀起关税战,中国采取反制,特朗普一度将中国商品关税叠加至145%。两国过后在瑞士和英国展开贸易谈判,在5月中同意关税战暂缓90天,继续谈判寻求达成协议。

陈光炎指出,中国在这期间巧妙运用它对全球稀土资源的主导优势,争取在谈判桌上与美国平起平坐,“打稀土牌的好处是,限制出口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和消费者,不像关税会对美国消费者造成负面冲击。”

他说:“只要中美不陷入直接的军事冲突,中美目前的双边与贸易纷争是一股稳定力量,因为给予亚细安有限的空间在两国之间求取平衡,符合中美的共同利益。中美可在稀土和半导体上互掐对方,形成了一个恐怖平衡,这给予了亚细安和新加坡战略空间。”

陈光炎依据中美贸易谈判的最新局势推测,特朗普最终对中国课征的关税很可能不会比亚细安国家高出很多。

他在答问环节以越南为例进一步阐述,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美国对越南商品几乎不征关税,对中国征收约20%;如今,特朗普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若中国商品的关税是40%,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仍可继续通过关税差别进行套利(arbitrage),“它们须做的是进一步将越南的生产本土化,提高本土生产的价值...... 中国会继续在越南投资”。

陈光炎是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职总讲席教授兼南大经济学荣誉教授。在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曾担任时任副总理吴庆瑞的首席助理,协助后者为中国经济发展出谋献策,也曾以世界银行派驻北京的经济学家身份,参与中国的第11个五年发展计划。

周二在讲座上,陈光炎认为,尽管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但美国的工资高,因此许多投资不见得会回流,而是来到东南亚,而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价值链上攀爬,“会让中国和亚细安经济未来20年的互补作用越来越大”。

他说,中国这些年来已成为推动亚细安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引擎”。近几年,中国更意识到持有美元资产的风险,大量转向在亚细安直接投资。

陈光炎说:“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持续增加,美国要将中国商品排除在关键供应链之外更趋复杂。”

特朗普是助领导人连任的“最大礼物”

兼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的第三个任期将在2027年、2028年任满,外界开始观察他是否会寻求第四次连任。

对此,陈光炎形容特朗普就是领导人“最大的礼物”,当领导人正要过渡至第三任期时,首任的特朗普帮他争取到党内领导和元老的支持,“因为特朗普是个强人,需要另一个强人来制衡,如今全球海洋更加动荡,谁能成为不让大船翻覆的舵手?”

陈光炎预期,领导人进入第四任期后的做法,会类似前中国邓小平执政后期,保留最高权威和关键决策权,下放日常管理工作。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