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捷运车厢内今年7月已改名“优先座”的博爱座,近日又成为岛内舆论焦点。这一回的争议,源自一段视频:一名满头白发、背着大包小包的老妇人,挥舞手中装得鼓鼓的塑料袋,拍打一名坐在优先座上的年轻长发男子。几秒钟后,她便被对方凌空一脚踹开,整个人摔倒在对面座椅上,还发出一声“哎哟”。
这不到一分钟的过程,被旁人拍下上传网络,随即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迅速引爆台湾舆论圈。
据台媒报道,事因73岁老妇疑似不满长发男坐在优先座,上前要求对方让座,并用手上袋子撞击年轻人的膝盖。长发男起初不理会,后与老妇爆发口角。视频画面显示,当时车厢内仍有空座位。
接下来的情节,就是老妇被长发男踢飞。根据视频,长发男踹老妇前,还语气温和地向邻座民众询问,可否帮他拿手上的购物袋。

老妇摔坐在车厢对面的座椅上后,看得出满脸惊恐,并嚷嚷说:“太可怕,叫警察,赶快叫警察。”长发男则冷静地向她说:“再来一次”,甚至用英文说:“You can try one more time(你可以再试一次)。”
老妇之后站在原地愣了一阵,直到一名老伯上前询问后才稍微回过神来。她解释,自己要坐优先座,是因为要挂手上拿的东西。随后,她突然指向长发男,并冒出一句:“原来他是男的啦。”
不到一秒,长发男突然暴怒,并大声地向老妇说:“你自己可以开车呀,为什么你可以挂东西,我就是要坐这里。”老妇则反驳:“这就是博爱座……我现在才知道他是很可怕的人。”她说完这句话后,便离开原地。
不是博爱,是搏斗?
看来,就算博爱座已改名为优先座,仍然阻止不了纷争的发生。台湾一些网民就调侃说:“搏斗座的DNA改不了啊!”
在台湾,博爱座一直被外界贴上只有老弱妇孺才能坐的标签,导致许多患有内疾或者身体不适的人不敢去坐,担心会被所谓的“正义魔人”批判。若时运不佳,还会陷入纠纷。
例如,2023年2月,台铁一名老妇要求学生让出博爱座,对方让座后老妇仍痛骂,学生下跪求饶。联合新闻网报道称,这名学生当时因为比赛相当疲倦,所以才在客满的状态下坐在无人的博爱座稍微补眠。
类似争议不时登上台媒新闻版面。为避免争议一再发生,台湾立法院7月三读修正通过将博爱座改名为优先座,面向的群体由原本的老弱妇孺,改为有实际需求者。
不过,从这次的事件看来,名字虽然改了,一些人对有关座位的内涵、定义仍然坚持己见。
随着事件被全台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加上社群平台的传播效应,大众讨论的方向早已失焦,不仅把当事人的身份背景一一扒出,还把相关争议上升到世代之争。

据中时新闻网、《自由时报》报道,被踹的老妇是通缉犯,曾犯下多起窃盗案。她因为被媒体曝光而被捕。不仅如此,报道引述台大地理系副教授洪广冀说,她疑似是台湾最高学术殿堂中央研究院的“研讨会达人”。洪广冀称,老妇十几年前曾纵横各研讨会拿资料、吃点心,甚至有传言她是考博士班升等未过的中研院研究员。
对此,中研院已站出来回应,称老妇并非中研院研究人员,也非行政人员。
也有人在台湾年轻人经常浏览的Threads平台爆料,老妇经常在捷运惹事,包括曾要求坐在博爱座、怀孕30几周的孕妇让位。
至于踢人的长发男,据ETtoday和《自由时报》报道,他是台湾第一学府台大高材生,前年才毕业,经常受邀参与精品活动。有眼尖网民称,他在视频中拿着的提袋、身穿的洋装、甚至包包,全是日本时尚品牌三宅一生的单品。
但这些并不是舆论真正关心的重点。不管老妇是不是通缉犯,长发男是否出身名校,往更深一层看,这场优先座之争,已超越个人背景,演变成世代关系的紧绷与价值观的碰撞。
在Threads上,许多网民把长发男这一脚,视为年轻人终于不再受老人压迫的象征,纷纷留言说:“踢得太好了”“每次在捷运都害怕被一些老人针对,这次有人代我们出气了!”不过,有网民认为,就算是老妇先动手,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真的比较好吗?”也有人说,庆幸老妇没事,万一她有什么三长两短,后果可就要由长发男承担了。
厌老?世代之争?
粉丝人数接近5万人的医师兼时事评论员沈政男,10月1日在脸书发文称,这一脚正式揭开了台湾社会厌老时代的来临。
他说,厌老言论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形成大规模集体运动则是表现在“取消博爱座”倡议;此倡议没有完全成功,但执政者为了谄媚年轻人,就把博爱座改成了优先席,也把“老弱妇孺优先”几个字删掉,改成只要有需要就能坐。
“如此一来,昨天那位年轻人当然就认为,优先席跟其他位置没什么不同,于是明明车上还有其他一般空位,就是一定要坐优先席,而看在老妇人眼里,以她对博爱座的长年认知来看,当然觉得难以忍受了,就好像看到有人乱丢烟蒂或随地吐痰一样。”
沈政男也在10月2日发文指出,是不是要有一个优先顺序的定义与标准?否则,本来有老弱妇孺,被改成有需求都能坐,只会让许多人,尤其是脸皮比较厚的人认为,只要我自认有需求,“我也能坐优先席?”
沈政男还提到,以前的社会,大家在意别人观感,可以用公德心来呼吁,现在好多人只在意自己的权益。“在资源稀少的时候就需要官方订出资源分配的客观标准,才不会造成民众争抢,这是很简单的行政原理,竟然没人想到与谈及。”
《联合报》引述淡江大学运管系教授张胜雄称,台湾已步入高龄化社会,车内同时可能有多名长辈上车,优先席数量有限;难道要这些长辈竞争“谁年纪大才能有位子坐”吗?张胜雄也说,这是僧多粥少的状况,政府应该要正视相关问题。

也有观点认为,如今不少台湾年轻人都觉得生活压力很大,薪资停滞,买不起房子车子,却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被要求礼让。在他们眼里,优先座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座位,而是代际不平等的缩影。
或许正因如此,每当有捷运冲突事件被曝光时,都会被舆论场无限放大。
然而,无论网络上吵得多激烈,事件本身终究要拉到法律层面来讨论,毕竟这是一个法治社会,不是谁大声就有理。
从视频中可以清楚看到,老妇先动手打人,但长发男飞踢的力道,是否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对此,脸书粉丝有25万人的台湾律师苏家宏发文说,“‘阿姨’赶你,并不代表你可以踢人”。
他解释,刑法允许人在遭遇不法侵害时保护自己,这叫正当防卫。当老妇用袋子撞击年轻人,虽然力道不大,但本质上已是对身体的侵害,年轻人确实有防卫的空间。但防卫必须符合必要性与相当性。
苏家宏说:“简单来说,就是要‘刚刚好能阻止攻击’。然而用力将对方直接踹飞到对面座位上,显然超过了必要程度,甚至可能造成伤害。在法律上,大多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也就是不能主张踢人是‘正当防卫’,所以如果造成阿姨受伤害,阿姨对此提出刑事告诉的话,年轻人会需要负担刑事责任。”
凑巧的是,新加坡近日也发生类似案件。据报道,9月30日社交媒体上流传一段视频,一名女子将一名妇人踢倒在地,事发地点为新加坡管理大学。视频配文声称,打人女子是一名交换生,被打的女子是学校教职员。据称,教职员“碰了”女学生,并扯了她头发,女学生随后回以一记耳光并扯着对方头发把她踢倒在地。
新加坡警察部队证实视频中踢人的21岁女子和被踢的61岁妇女,因涉及蓄意伤人和使用刑事暴力的罪行正协助警方调查。
总的来说,长发男这一脚踢出的,不仅仅是一场捷运车厢冲突,更是曝露出优先座制度的模糊、世代关系的紧绷与矛盾,以及社会对暴力的态度。
优先座原本就是为了体贴弱势群体而设计,如今却变成冲突舞台。或许,社会需要思考的是,怎么在规则、人与人尊重之间找到共识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