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稿:蓝绿营内部大斗法 柯文哲交保掀波澜

台湾大罢免落幕后,主要政党开始为2026年的地方选举暖身,蓝绿两大阵营却各自陷入茶壶里的风暴。才克服大罢免挑战的国民党本应声势大振,却随即陷入党主席选举僵局;而民进党内部则在大罢免溃败后,陷入捉战犯的派系倾轧之中。

制图/蔡新友

国民党将在10月18日改选党主席,现任党主席朱立伦在823大罢免投票后,宣布希望交棒给现任台中市长卢秀燕。不料,卢秀燕却以产业正受美国关税冲击,须坚守市长岗位为由,婉拒参选。

在此情况下,尽管立委罗智强、前立委郑丽文等要员纷纷表态有意参选,但表态者多半缺少党内号召地位,引发蓝营人士忧虑。刚过去的星期二(9月9日),曾在2014至2020年担任国民党副主席的前台北市长郝龙斌,才正式表态有意参选。

在郝龙斌表态前,国民党内也出现劝进声浪,希望“战斗蓝”发起人、前中广董事长赵少康出面角逐党魁。朱立伦上星期更颁发“中评会主席团主席”聘书给赵少康,让他取得参选主席的资格。

赵少康事后受访则说,党内首要人选仍是卢秀燕,若她坚持不出马,希望朱立伦续任;若朱也不考虑,第三顺位是郝龙斌。若三人都没有意愿,他才考虑投入选战。

郝龙斌星期二接受广播节目访问时则说,未来他跟赵少康之间,一定会有一位参选,且“我参选的意愿相对比他(赵少康)大”。

蓝营党魁选举陷僵局 朱郝赵被批密室交易

这一系列表态过后,国民党内盛传“朱郝赵联盟”已然成形,但也引发私相授受的质疑。

对此,被视为蓝营中壮派的郑丽文受访时强调,不希望国民党是一个因人设事的政党,也不能私相授受,更不能够密室交易;原本有意参选的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雅屏星期二宣布退出党主席选举时,也质疑主席选举已变成私相授受的宫廷模式。

而就在党主席选举领表登记前夕,国民党立院党团总召傅昆萁也传出在拜会蓝营大老时,表达自己有极高意愿角逐党魁。他星期四(9月11日)受访时更语带保留,表示这两个月以来很多人劝进,期待全党团结同心,顺利完成党主席的选举。

对于蓝营党魁选举百家争鸣,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文化大学广告学系教授钮则勋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从目前表态参选且具声量的人员来看,中壮派可能依旧无法接班,这将为党内世代之争埋下伏笔。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峻豪受访时则进一步指出,这次党魁选举暴露国民党内缺乏政治明星的困境。

他说,蓝营新任主席面对2026年地方选举以及2028年的总统大选,除了必须面对蓝白合作机制、总统候选人提名协调之外,也必然会触及两岸路线攻防等问题。目前台面上有意参选的人是否有足够能量应对这样的挑战,他认为还有待观察。

逼退柯建铭未果 赖清德态度放软

另一方面,在大罢免失利后,执政的民进党旋即掀起检讨浪潮,在林右昌请辞民进党秘书长后,身兼党主席的台湾赖清德找上前内政部长徐国勇接任党秘书长,以协助他操盘2026年的地方选战,并且启动国际事务部、社会运动部、客家事务部、新住民事务部等党内部门主管调整。

民进党政府的行政部门也进行涉及10个机关、16人的内阁改组;立法院党团则有六名干部宣布辞职,只剩总召柯建铭尚未请辞。

由于柯建铭是最早提出大罢免倡议的绿营要角,他也被不少党内人士列为头号战犯。

赖清德8月底更公开表态支持党团干部改选,并派出总统府秘书长潘孟安与柯建铭商谈;徐国勇则在派系会议时拿出要求党团干部改选的连署书,可谓软硬兼施,但柯建铭依旧无动于衷,台媒也将此形容为“赖柯政争”。

不过,随着台湾立法院新会期将在来临的星期五(9月19日)开议,民进党内逼退柯建铭的声音减弱,加上党团干部遗缺继续唱空城,赖清德对柯建铭的逼宫几乎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赖清德的态度也逐渐放缓软。他上星期启动全台党务座谈,前往新竹与地方党公职餐叙时,也与柯建铭合体;民进党星期三(9月10日)召开县市主委会议时,更明确回应,没有要找任何战犯,所有责任都由他来扛,要找战犯就找他。至于党团干部改选,赖清德也表示就让党团看要怎么处理。

此外,赖清德接受《自由时报》专访时也特别强调,大罢免之后,台湾社会必须“休养生息”,他特别要求行政院以经济、民生、弱势及青年等为“四个优先”,解决民众的问题,让民众好好生活、社会持续发展。

对此,钮则勋认为,民进党面对罢免挫败与少数执政问题,当务之急是党内维稳。他研判,赖清德正在调整路径,“他就是想要清理战场……(大罢免)输了就输了,他要走向下一个战场”,并以民生法案、青年与弱势照顾作为修正轴线;同时,府院党同步检讨内阁与党务人事。

张峻豪则说,赖清德提出“最大战犯是我”的说法,意在宣示改革决心与权责一体。 “坦白讲,在面对外来危机的时候,民进党的凝聚力或是团结力道,我觉得是远远高于国民党和民众党的”。他认为,在少数执政结构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尽管台面下的斗争依旧,相信民进党已慢慢梳理出一个方式,展现出团结态度。

民进党授意放人?民众党支持者不会买账

就在蓝绿两党各自党内情势胶着之际,柯文哲因在台北市长任内涉京华城案被羁押禁见一年后,9月8日以新台币7000万元交保。

他在台北地检署门口发表近七分钟谈话,疾呼自己身陷冤狱,又说大罢免32比0,承办他案件的检察官是很重要的因素,“为了这几个检察官就把台湾社会的司法信任度摧毁掉”;更炮轰赖清德让台湾四分五裂,“赖清德,你好好想一想吧!”,並强调自己绝不投降、绝不屈服。

而柯文哲交保当天,离开台北地方法院短短200公尺的路走了17分钟之久,数百名支持者激昂追随、高呼“柯文哲清清白白“,也显示民众党气势大振。

由于柯文哲所涉之罪,就算一审被判罪成入狱,最长羁押期为15个月,已羁押一年的柯文哲,最慢年底前就能出来。因此有评论认为,柯文哲此时获得保释,是民进党意图在大罢免后转移焦点,且可分化在野的国民党和民众党的合作关系,借此拉拢中间选民,因此授意“放人”。

不过,钮则勋认为,即便真的有民进党授意的可能性,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有限。民众党支持者不可能将假释解读成赖清德的示好;柯文哲与民众党接下来的策略必然是紧扣司法迫害,以营造政治受难者形象。 “这个账还是会算到民进党身上,因为它(民众党)一定要有一个打击的目标对象,才能够凝聚基本盘,让它的声势维持在同样的高点”。

民众党短期声势回温

他指出,柯文哲交保后,民众党短期声势回温,巩固了基本盘,倘若检方抗告成功,柯文哲再度被羁押,政治受难者形象更鲜明,甚至有助民众党进一步外扩中间选民的可能。

除此之外,柯文哲交保后,不少评论也将他与现任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形容为“两个太阳”状态,认为民众党可能陷入“双核心”困境。

但民众党中央9月10日通过2026年公职人员选举提名办法后,党内核心人士旋即向媒体透露,黄国昌以柯意为圭臬,包括提名、蓝白合等必向柯文哲请教,后续党务决策呈现“小事国昌管、大事看阿北(闽南语阿伯,柯文哲昵称)”态势,也显示民众党依然以柯为尊。

未来两次大选 学者:蓝白合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民众党中央委员会通过2026年选举提名办法,除了采先易后难分区原则,黄国昌也秉承柯文哲去年提出的联合政府概念,指示政策会成立“联合政府研究小组”。外界解读,这很可能是为了2026、2028两场选举的蓝白合预做准备。

而今年初才说柯文哲在京华城案绝对有图利厂商的郝龙斌,在过去两周也展开与民众党和解的起手式。他9月5日对柯文哲被羁押一年之事鸣不平,呼吁检调单位不能以羁押取供。

他9月9日表态有意竞选国民党主席后,更强调如今蓝白希望合作,于2028年下架赖清德,还说“做大事不计小怨”,一般认为两人之间的过往“都翻页了”。

学者:下架民进党是蓝白共同政治诉求

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8月中旬公布的政党支持民调,民进党支持度环比下跌7.1个百分点,来到29.4%,创下2024年1月以来新低,但依然为三党最高;而国民党则是略少了1.4个百分点,来到20.1%;一度在7月遭遇支持度逾三年新低的民众党则回到15.2%,回升3.7个百分点。

受访学者普遍认为,基于下架民进党的共同政治诉求,国民党与民众党在接下来两次选举的合作几乎势在必行。

张峻豪就指出,从台湾负面投票的倾向来看,讨厌民进党的群体现在很可能是大于讨厌蓝白的,因此蓝白如果合作,就算没有正式走向政党联盟,在接下来两场选举当中,必然会占有优势。

不过,他研判,对国民党而言,当陷入“三脚督”(三党竞争)的情况下,蓝营若本身就够强,未必会礼让民众党;只有在蓝、白相加才能胜过绿的选区,合作成本才合理。

专研台湾选举与投票行为的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主任萧怡靖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进一步指出,国民党目前在立法院已有相对多数席次,而民众党则因柯文哲案不太可能与民进党合作,等于失去了关键少数游走两党之间的能动性。

因此,他研判,在接下来的蓝白合过程当中,“主动权还是在国民党身上”。

面对蓝白合局面更加确定,已经连续执政10年的民进党在接下来两场选举,可谓内外交迫。除了面对朝小野大的局面外,两岸关系、美国特朗普政府等不稳定因素,也成为严峻的外部挑战。

萧怡靖认为,自赖清德上台以来,民进党在内政缺乏亮眼成绩,又面临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态度丕变、在关税贸易上的施压等不利因素,声势往下跌是可以预期的;但国民党如果也无法在两岸问题上,提出能说服多数选民的论述,那么到了2028年的大选,这两个主要政党的支持度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至于这是否有助拉抬民众党的声势,萧怡靖则说,民众党确实在2024年的大选中,运用台湾民众对于传统两大政党感到厌倦,成功拉抬声势。但随着民众的新鲜感慢慢递减、柯文哲深陷司法案件争议、民众党难以开拓具有区别性的政治论述时,在台湾不利于小党的选制之下,“我不觉得民众党的未来会是一条宽广的道路”。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