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天(4月26日)阴雨绵绵,台湾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上人声鼎沸,参与两大在野党发起“反绿共、战独裁”集会的人潮,南北蔓延至台大医院和中正纪念堂捷运站,声势浩大,近年罕见。不少群众是在野国民党从中南部动员而来,因有民众党力挺,与会人员有不少年轻面孔。
40多岁的陈女士带着九岁女儿穿雨衣上街。她告诉《联合早报》,2016年和2020年大选,她都投给蔡英文,但执政的民进党做得并不好;2024年她投给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没想到柯文哲在无贪污证据下被羁押迄今,且近来社会氛围让她觉得越来越像家里老人描述的白色恐怖,所以她一定要带孩子站出来。
从台南远道而来的国民党志工,向本报指责民进党动用司法搜索的蛮横,也忍不住埋怨国民党无所作为,“换成是民进党(被搜索),早就去冲法务部”;警察也很无奈,只能奉命行事,“私底下,他也叫我们尽量去撞!”
这么多群众不畏风雨相聚凯道,与其说是为两大在野党站出来,不如说是共同“反绿”,在群众中取暖,抗议民进党持续紧缩言论自由、整肃异己等民主倒退作为。
民进党则反讽,群众能上街集会“倒赖”,蓝营媒体仍能发声批评政府,这叫独裁?
严格来说,目前尚未达独裁地步。但不可讳言的是,赖清德去年5月上台以来,不与在野党沟通,采取民主政府罕见的大罢免作法,尤其今年3月将中国大陆宣布为境外敌对势力后,无论是驱逐主张统一的陆配亚亚、清算上央视批评赖清德的北一女教师区桂芝等一连串作法,很多人都感受到肃杀味道。
在亚亚被强制出境之际,社会对此争议不休,主张言论自由自焚而亡的台独人士郑南榕遗孀叶菊兰强调,“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没有主权独立国家,谈什么言论自由”。
不过,曾任台独联盟秘书长的东华大学前教授施正锋,不以为然地向本报说:“国家有主权才有言论自由,没错!但不能为了巩固国家主权独立,甚至可以牺牲民主自由。”他指出,民进党已忘了追求台独的目的是为了民主自由,“他们才是背叛台独,为了荣华富贵,窃取中华民国政权而已”。
为了罢免国民党立委,民进党诬指在野党为中共同路人,这点连前总统陈水扁都看不下去。陈水扁向赖清德喊话,不能说意见不一样就是“XX同路人”。他并以少数总统过来人的经验说,民主的内涵就是多元与包容,不可能是一言堂,民主一定需要制衡。结果陈水扁被青鸟(赖清德的支持者)出征。
被尊称为台独理论大师的林浊水也提醒,除非国会议员犯法,全世界没有一个民主国家在罢免国会议员。未料林浊水也被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抹红为“匪谍”。
在国民党威权时代有所谓的“三合一”敌人,即反对国民党的党外运动和台独都是中共同路人。时移势易,如今号称反专制、反威权的民进党,也称在野的国民党和民众党都是中共同路人,与过去的国民党搞同样的口号,做同样的事情,实是讽刺至极。
赖清德政府不顾外界观感,更不顾美国关税战等挑战就在眼前,执意要罢免国民党立委,希望夺回立法院过半席次,加速进行国安相关法规修订,主因在于大陆推进两岸统一的决心坚定,不排除以武力统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赖政府深恐时不我予,既对外宣告两岸互不隶属,对内部更不择手段以司法和媒体等力量打击在野党。
民进党过去是以省籍划分台湾人与外省人,现在则以“台湾国人”和中国人作区别,用所谓的民主价值观作为区分标准,表面似有不同,本质实无差异,都是与大陆对抗。
然而,如同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列维茨基(Steven Levitsky)和丹尼尔.齐布拉特(Daniel Ziblatt) 在《民主国家如何死亡:历史所揭示的我们的未来》一书中指出,民主国家并不是因为一个人的冲动而毁灭,而是在党派恶斗的过程中,长期忽略规范慢慢被削弱;从媒体、法院、情报单位与伦理机构,这些民主的制度性缓冲不断被弱化。当恐惧、投机或失算,导致主流政权把极端派带进主流,就会危害民主。
这彷佛是台湾时局发展的写照。台湾辛辛苦苦努力30多年才从威权转型至民主,目前民主表象犹在,但引以为傲的民主自由内涵正逐步流失中,拥有权力者应慎重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