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美军轰炸三核设施 伊朗锤不怕 核武恐又生?

6月21日,美军对伊朗三个关键核设施发动空袭,这场军事行动到底有没有成功摧毁伊朗核计划,至今仍未厘清。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发制人打击伊朗能否阻吓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美国介入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是阻止了,还是刺激冲突升级?

出兵轰炸伊朗核设施的约一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外宣布,华盛顿与德黑兰就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条款取得某种共识,美伊接近达成协议。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当时也通过政治顾问表明,伊朗愿意放弃高丰度浓缩铀储备,以换取美国解除对伊制裁。

插图/张进培

然而,自称要成为和平缔造者的特朗普,还未如愿结束俄乌战争和以哈冲突,就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军事战线。6月21日晚上,特朗普突然对伊朗发动代号“午夜之锤”(Midnight Hammer)的军事行动,下令美军使用全球穿透力最强的钻地弹,袭击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个关键核设施。

美国称此次攻击是一次性行动,副总统万斯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也说,美军目标只为削弱与摧毁伊朗的核计划,无意促成伊朗政权更迭。但对伊朗而言,美国的军事打击已逾越红线。伊朗国家电视台评论员恫言,中东地区的每一名美国公民和军人现在都成了合法打击目标。

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的决定将美国直接卷入中东冲突,引发人们对伊朗采取报复的担忧,推升了冲突升级的风险。

在特朗普下令美军对伊朗发动打击的前一天,即6月20日,英法德三国外长与伊朗在瑞士日内瓦就伊核问题谈判,但会谈未取得突破。自4月以来,美国和伊朗也在阿曼调解下进行五轮核谈判,可是每次会后双方的表态都不甚乐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美国官员就此断定,伊朗无意通过谈判达成一项符合各方利益的协议。

此时,以色列已对伊朗目标实施系列军事打击,并宣称取得巨大成功。政治观察家认为,特朗普政府决定把握时机,趁伊朗军力被削弱之际,通过精确打击彻底摧毁伊朗核项目,或至少严重削它的核能力,在无须发动全面战争的情况下迫使德黑兰重返谈判桌。

伊朗核项目一直是美国心腹大患。伊朗虽坚持核计划仅用于民用目的,但西方国家一直怀疑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特朗普也把伊朗视为“中东的恶霸”(bully of the Middle East),认为伊朗通过支持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等武装力量扩展地区影响力。在美国看来,伊朗遭受重创或可间接抑制中东恐怖主义活动。

称浓缩铀材料没被摧毁 伊朗官员:游戏并未结束

特朗普坚称,美国的军事打击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伊朗的核计划倒退了几十年,但这一说法一直无法获得独立证实。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沙姆哈尼6月22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伊朗的浓缩铀材料还在,“游戏并未结束”。

《纽约时报》6月27日综合多方权威消息发表的分析文章指出,伊朗发展核武所需的多项关键能力在美国和以色列联合打击下遭到严重破坏,但部分核心设施仍完好无损。

据推断,伊朗的核科学家团队也未被彻底消灭。以色列宣称,自6月13日起对伊朗境内核设施和军事目标实施的大规模军事打击,至少击毙14名顶尖核科学家。不过,伊朗据信还有其他科学家可以填补这一空缺,以色列的暗杀行动只能让伊朗的核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但无法彻底终结。

6月28日,伊朗在首都德黑兰为死于以色列袭击的高级将领、核科学家和阵亡士兵等大约60人举行国葬。许多伊朗人沿途送别哀悼。(法新社)

除此之外,伊朗的两座铀矿并未成为美国和以色列本轮空袭的打击目标,因此伊朗铀矿开采能力仍完好无损。但伊朗将铀转化为气体的关键能力可能已被摧毁,因为唯一具备铀转化能力的伊斯法罕核设施在美军6月21日的空袭中严重受损,重建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6月26日,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右)抨击美国袭击伊朗核设施只是在作秀,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美国总统特朗普隔天回击哈梅内伊言论,并威胁会再次轰炸伊朗。(法新社合成图)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际事务教授托尔(Gerard Toal)认为,伊朗不会屈服于特朗普的威吓,德黑兰将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核计划。

哈梅内伊料不会屈服投降

他告诉《联合早报》:“伊朗会向全世界证明,美国无法通过武力实现目标,无论是政权更迭还是拆除伊朗的核计划。”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的伊朗问题专家纳赛尔(Vali Nasr)认为,即使国家或自身安全面临重大威胁,哈梅内伊也不太可能屈服。纳赛尔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根据过往经验,哈梅内伊不会妥协,更别说投降了。”

按他的分析,哈梅内伊对做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伊朗发展轨迹的妥协毫无兴趣,寻求的是“不战不和”(no war and no peace)战略,既不愿与美国对抗,也不想实现关系正常化。伊朗盘算,美国和以色列都不愿与伊朗陷入消耗战。旷日持久的战争将挫败美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计划,不断增加的战争成本和国内强烈反对最终将迫使两国妥协。

学者:为加强威慑力 一些国家或加速研发核武

美军对伊核设施的打击不但没能起到阻吓作用,反而还可能为多国政权谋求核威慑能力提供了正当理由。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李成贤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美军的打击传递了一个鲜明的信息,即接近拥有核武器或和平核计划并不足以保障本国安全。”

李成贤列举多国例子:利比亚放弃核计划,领导人随后被推翻并杀害;如今伊朗维持着一个正在发展中的、非武器化的核计划,结果遭到袭击;朝鲜拥有可靠且可投掷的核武库,迄今为止阻止美国的直接军事干预。

他说:“对于那些将自己视为美国潜在对手的国家,近期历史的教训是明确的……这(美国打击伊朗)强烈刺激其他国家,不仅要启动核计划,而且还要尽可能迅速、隐蔽地发展可抵御打击的核武力量。”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美国项目副研究员曾宪安持相同看法。他告诉《联合早报》:“任何拥有核野心的国家接下来更可能掩盖核计划,并采取更多预防措施以防遭到打击,而不是放弃这些计划。”

更糟糕的是,如果有关伊朗核设施相对完好的报道属实,那伊朗将有能力和动力去打造核威慑能力。曾宪安说:“一旦以色列或美国发现伊朗即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预见会有更多军事打击,中东地区将面临冲突升级的风险。”

托尔也认为,美国对伊朗先发制人的打击可能会促使一些政权加速研发核武器。“对周边大国感到不安的政权将更加坚信,拥有核武器才是保障本国安全不受侵犯的最有效方法。”

令人忧心的是,美国的打击非但没能彻底摧毁伊朗的核项目,反而可能损害国际核不扩散努力。

与伊同样有核野心 朝鲜成美下个目标?

伊朗议会6月25日通过一项法案,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据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已批准这项具约束力的法案。德黑兰也考虑禁止IAEA总干事格罗西入境伊朗。这意味着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将无法再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核查。

全球现有九个国家拥有核武,除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外,还有英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

据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6月16日发表的年度报告,朝鲜拥有大约50枚核弹,且平壤估计有足够的裂变材料,可使核弹总数达到90枚。

与伊朗有同样核野心的朝鲜,是否会成为美国的下一个打击目标?

特朗普此前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发文称,他知道哈梅内伊的确切藏身地点,但阻止了美军和以军的暗杀行动。特朗普这番话必让朝鲜领袖金正恩心生警惕,更坚定拥核是阻止美国强行更迭政权的筹码。

2019年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在板门店非军事区与朝鲜领袖金正恩会面。(路透社)

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里曾尝试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并与金正恩进行三次会晤。但双方对弃核条件等意见分歧,谈判无疾而终。此后,朝鲜加速提升高超音速导弹、核潜艇、军事侦察卫星等军事实力。

伊朗不久前才与美国进行了五轮核谈判,结果美国下一秒就决定与以色列联手攻击伊朗核设施。

李成贤认为,朝鲜如今将更加坚信,美国本质上是敌对的,在外交交往中不可信任,而裁军是遭受攻击的前兆。这预示着,朝鲜和美国几乎不可能在近期内进行有意义的谈判。

李成贤说:“朝鲜绝对不会谈判,在直接或隐含的威胁下重返谈判桌无异于投降。金正恩不能表现出屈服的姿态。朝鲜只会在确信自己具备绝对的战略优势,才会考虑重返谈判桌。届时平壤的要求可能会比现在高得多。”

对美国的不信任,还可能促使朝鲜深化与俄罗斯的合作。

韩国庆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林乙哲(音译)分析指,朝鲜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遭西方持续制裁的平壤至关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支柱。他接受CNN采访时指出:“基于朝俄战略联盟,朝鲜可能会朝着联合武器研发、联合军事演习、技术转让,以及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相互依存的方向发展。”

近年,朝鲜为俄罗斯提供兵员和弹药用于乌克兰战场,由此换取俄罗斯军事技术支援。两国还签订同盟条约,承诺任何一方遭攻击时给予协助,进一步深化双边军事协作。

伊朗最关键 三座核设施

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被认为是伊朗最关键的核设施,也是以色列近期袭击伊朗的主要目标。6月21日,美国出动超过125架军机、14枚钻地弹和超过24枚战斧导弹,对这三座核设施实施了精确打击。

福尔道(Fordo)

卫星技术公司马克西科技(Maxar Technologies)提供的卫星图像显示,福尔道核设施6月19日出现异常活动,有一整排车辆在设施入口外等候。(法新社)

福尔道核设施距离伊朗首都德黑兰约170公里,深入地底80至90米,受防空炮保护,被视为伊朗最难摧毁的地下核设施。以军针对伊朗核设施发起多次打击,迄今未能破坏深藏地下的福尔道铀浓缩设施。

军事专家说,只有能够穿透地表至深处实施爆炸的掩体炸弹(Bunker buster),如美国的GBU-57巨型钻地弹,才能打击福尔道地下核设施。美国这次共出动六架B-2轰炸机,向福尔道核设施投掷了12枚掩体炸弹。但伊朗消息人士透露,在美国袭击前,大部分接近武器级的60%高浓缩铀已转移他处。

纳坦兹(Natanz)

伊朗最大的铀浓缩设施纳坦兹,坐落于伊朗中部的沙漠地区。照片摄于2005年3月30日。(法新社)

纳坦兹核设施位于德黑兰以南约250公里的沙漠地区,大部分建筑位于地下,是伊朗最大铀浓缩设施。

纳坦兹此前已遭以军袭击。以色列军方称,纳坦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实现核武能力,并拥有将浓缩铀提升至武器级水平的基础设施。美国今次出动一架B-2轰炸机,在此处投掷了两枚掩体炸弹。

伊斯法罕(Isfahan)

2005年8月8日,伊朗技术人员在伊斯法罕的地下铀转化设施工作。(法新社)

伊斯法罕核设施位于德黑兰以南约350公里,与福尔道核设施一样建于地下,据悉需要高度精准的打击和大量情报支持才能摧毁。

伊斯法罕据信是伊朗最大的核研究基地,日前已遭以军袭击。以色列国防军称,有具体情报显示伊朗正在该设施内推进核弹制造。美国海军潜艇向纳坦兹和伊斯法罕核设施发射了数十枚战斧(Tomahawk)导弹。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