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维安反恐要靠全社会

恐怖主义组织和极右翼极端主义势力一旦在新加坡这个防恐堡垒恐袭得逞,对他们将是极大的鼓舞和宣传。所以,新加坡不能掉以轻心。

多年来,内政部每年发表年度恐怖主义威胁评估,向国人报告政府在维护国土安全方面的努力,以及恐怖主义威胁的形势变化。受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影响的自我激进化,已是新加坡面对的最迫切安全课题。

内部安全局7月29日公布《2025年新加坡恐怖主义威胁评估报告》,揭露一些威胁国土安全的远虑近忧。

恐怖主义威胁的阴霾正在以惊人速度扩散,在和平繁荣、社会治安良好的景象下,容易受人忽略。

在国际舞台上,以哈冲突和极端主义势力的激烈叙事,尤其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升级,导致双方的观点陈述和立场越来越不可妥协。这些激烈言辞的持续传播,引发全球局势动荡。

恐怖组织如伊斯兰国和卡伊达都借助加沙局势煽动仇恨,鼓吹袭击以色列、犹太人和被视为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内安局的评估报告点出新加坡的危险在于:新加坡与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关系友好,新加坡国内有多处标志性建筑,再加上新加坡是个世俗且多元的社会,因此被恐怖组织和极端分子视为“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攻击目标。

报告举例,一名亲伊国组织的TikTok用户,就发表“真理的召唤”(The Call to Truth)海报,将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政府列为“针对回教徒的叛徒”,呼吁支持者拿起武器对付这些国家。

可以想象的是,恐怖主义组织和极右翼极端主义势力一旦在新加坡这个防恐堡垒恐袭得逞,对他们将是极大的鼓舞和宣传。所以,新加坡不能掉以轻心。

在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宣传攻势和右翼极端主义的膨胀之下,自我激进化的威胁已跨越宗教。今年2月接到内安局限制令的15岁少女,在网络上接触到“伊斯兰国”的宣传,在短短几周内就被洗脑,幻想嫁给武装分子为恐怖组织生育下一代。

极右翼极端主义由白人至上主义的思潮演变而来,由于它受反移民、反回教,以及反犹太观念的驱动,已经开始得到其他族群的个人认同。

过去一年,受内安法处置的八名新加坡人,其中四人的自我激进化,是因以哈冲突再次升级触发或加剧的,两人的激进化源自亲伊斯兰国组织的极端主义思想,还有两人受极右翼暴力思想的影响。 由此可见,自我激进化的诱因越趋多元,新加坡的防恐越是防不胜防。

内安局往往能及时采取逮捕行动,识破自我激进化者的真面目,显然得归功于它的全社会网络,与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基层组织建立起的紧密合作关系。

此外,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运用推送算法,把更多极端主义内容“喂”给浏览过相关内容的用户,让他们越陷越深;网络聊天社群所形成的同温层,则让人们持续接触暴力极端主义的内容,也促进他们和激进分子的互动。

可怕的是,网络平台加速自我激进化过程。官方在《内部安全法令》下处理的案件中,涉案者从首次接触恐怖主义和激进分子,到最终接受暴力极端主义思想的过程时间,从2015年之前的平均24个月,缩短到2021年至2025年的平均12个月。

近期的内安法案件涉事者,在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周内自我激进化。他们都是在网上接触到相关材料。

时至今日,抗拒恐怖主义威胁已不再只是回教社群的问题,极端右翼思潮也有了新的载体,在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这两股势力威胁夹攻之下,我们的安全防御网必须广纳全社会的力量。

内政部年复一年的安全评估报告,重点都在警惕国人,提防网络上十面埋伏的危险诱因。 年轻人是最容易受到误导的脆弱一群,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在网上的浏览习惯也难以受到监督。

青少年激进化的趋势已非常严峻。过去10年受内安法管制的60人(包括12名外国人),17人是20岁或以下的青少年。其中九人打算在本地发动攻击,有些已做了周详准备,以及打算使用简便易得的武器。

内安局指出,这些“数码原住民”容易被情绪化叙事影响,渴望归属感与认同,也倾向于崇拜极端分子。诸如Telegram、Reddit、Discord、Roblox和Bitchute等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深受青少年欢迎。一些极端主义团体在这些平台上,利用梗图和网络流行语宣传,他们的目标很明确。

幸好目前没有具体情报显示,恐怖袭击即将在新加坡发生。内安局给我们吃了一枚定心丸,防范意识仍不可放松。

今日网络上充斥着高度赞扬新加坡社会安全的视频,这值得我们自豪,也必须因此而更加珍惜安全的可贵。

新加坡虽然保持高度安全,但不容抱着侥幸心理,更不要以为防恐不关个人的事。安全与危险一线之隔,因此,事关国土安全无小事。

新加坡将迎来建国60年的大日子,“居安思危”四个字正是立国以来,国家之所以能长治久安的最重要因素,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