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数据显示,9月份网约车订单量同比下降23.4%,环比下降3.9%。
据《中国交通报》,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监测,截至9月30日,全国共有39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持平。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9月共收到订单信息7.58亿单,环比下降3.9%。
去年9月系统共收到订单信息9.89亿单,据此计算,9月份网约车订单量同比下降23.4%。
在订单量前10名的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从高到低的分别是如祺出行、风韵出行、享道出行、及时用车、喜行约车、T3出行、阳光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
其中,面向乘客、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俗称“聚合平台”)完成2.6亿单,环比下降9.6%。按订单合规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花小猪出行、滴滴出行、高德打车、腾讯出行、百度打车、美团打车、携程用车。
对于订单量下降,财新网引述两位消息人士称,今年网约车单量统计方式变得更加精准。若按照新的统计方式计算,2025年9月单月的网约车单量稍低于2024年9月单月,同比降幅约在4%。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网约车订单量下降,反映运力供给严重过剩,供需失衡显著。在网约车市场持续饱和的背景下,今年越来越多城市收紧网约车监管政策,并持续清退类似的“僵尸”网约车平台,以控制网约车总体规模,推动行业规范、安全、有序发展。
南都的报道称,近年来,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内卷”阶段,越来越多区域性中小平台的涌入,加大了存量市场竞争,但出行需求总量见顶,供需失衡下,更多司机接单量和收入下降。有分析指出,目前头部平台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新入局的多是区域性中小平台,几乎没有规模效应,又面临日常的经营管理成本、合规成本、技术成本等,在耗尽初始资金后,无法获得后续融资,又无法自身造血,长期入不敷出,只能停止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