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外部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中国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至4.8%,为今年最慢增速。
受访分析师普遍认为,中国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依然可行。为实现这一目标,短期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须持续保持;中长期来看,官方的经济规划仍将聚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一(10月20日)发布第三季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局发言人在官网发布的答记者问中强调,今年前三季中国经济增长5.2%,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今年初设立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
这组经济数据的发布,正值中共高层在北京召开为期四天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路径。领导人同日代表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在2020年到2025年的“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GDP从刚过100万亿人民币,升至2024年的超13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超5.5%。
不过,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内需长时间疲软的背景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逐季放缓,从第一季的5.4%,降至第二季的5.2%,再到第三季的4.8%。
分项数据来看,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3%,为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增幅,反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持续放缓,1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0.5%,为2020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具体来看,第三季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5.8%、1.2%和19.3%。
不过,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远超8月的5.2%。今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前三季,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0.5%、29.8%、29.7%。
分析师:第三季GDP增长受金融服务和出口拉动
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周洪礼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9月中国工业生产增长出人意料地强劲,显示中国与美国以外地区的贸易仍表现出韧性;但零售销售和固定资产数据依旧低迷,说明提振需求仍至关重要。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师陆挺也认为,第三季GDP数据略高于市场预期,主要受到金融服务和出口拉动。这两个领域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4%和7.5%,共同推高名义GDP增速较第二季提高0.22个百分点。
不过,陆挺指出,股市交易和出口的增长不可持续。他预计,本周召开的四中全会上,北京将不得不应对消费进一步放缓,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收缩的问题;四中全会后,官方将重新聚焦短期增长面临的阻力。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则认为,四中全会的重点是做长期铺排,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宏观目标还是在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扶持高科技产业取得突破。
傅方剑受访时说,中国官方近期在与美国的贸易问题上表现得更强硬,也从侧面反映出北京对目前的宏观经济走势较为满意。“(北京)预计特朗普可能会临阵退缩,所以有底气出台措施跟美国‘扳手腕’。”
周洪礼同样认为,中国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看起来可行;在前三季5.2%增长的基础上,第四季只须实现4.5%的增长即可达标。“为确保这一点,货币和财政政策都须要继续保持支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