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8月出口录得六个月来最低增速,同比只增长4.4%,表现不如市场预期;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跌幅也进一步扩大至33.1%。在华盛顿高关税及全球外需放缓双重压力下,受访分析师预计,北京将在扩内需和稳外贸政策上继续发力。
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一(9月8日)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8月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4%至3218亿美元,增速较7月下降2.8个百分点,也低于路透社调查经济师预测的5%增幅。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高级分析师徐天辰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中国8月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三大因素拖累:一是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二是中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减弱,抢出口效应逐渐消退;三是对美出口降幅持续扩大。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8月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3.1%,降幅较7月扩大11.4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五个月出现双位数跌幅;而对欧盟和亚细安的出口则分别增长10.4%和22.5%。
从今年前八个月来看,中国整体出口同比增5.9%,其中对欧盟和亚细安各增7.5%和14.6%,对美国则跌15.5%。
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师吴卓殷受访时分析,尽管对美出口承压,但中国出口整体仍具韧性。中国企业正加速拓展美国之外的市场,以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在国内制造业面临通缩的背景下,企业短期内可能通过降价换取出口量。”
他补充说,汽车、船舶和部分电子产品仍是中国出口的强项,但智能手机和家电类产品则面临海外市场需求疲软的挑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后,中美先后在日内瓦、伦敦和斯德哥尔摩举行三轮贸易谈判,目前将关税停战期限延长到11月初。美国维持对华进口商品加征30%关税,这包括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的20%关税,以及10%对等关税,若加上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存量关税,综合税率约为55%;中国则继续对美国维持10%的对等关税。
与此同时,白宫已明确规定,关税更高的国家,经由另一国转运至美国的商品,将面临40%转运关税,此举被广泛视为针对中国企业绕道出口的限制性措施。
为抵御特朗普关税带来的冲击,中国制造商正积极将产品出口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试图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不过,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年均吸纳超过4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能力,迄今仍难以被其他国家取代。
王青认为,美国在本轮贸易战中关税政策反复多变,“冲击是有所推迟的,最终影响很可能还是会在(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逐步显现出来”。
他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已开始受到美国高关税的负面影响,外部需求整体趋于疲软,预计中国出口在第四季度可能出现同比负增长。
王青研判,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扩内需、稳外贸政策力度。他预计,中国未来将通过加快出口转内销,以及签订或升级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稳定美国以外的出口市场,帮助企业,尤其是对美依赖较高的出口商,减轻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