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规上工业利润降幅收窄 分析师指工业恢复基础不稳

受高端制造业拉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但整体仍处于下行区间。受访分析师指出,在外需走弱、通缩持续和政策补贴效果减弱的背景下,企业信心和工业恢复基础仍不稳固,利润也难在短期转正。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三(8月27日)公布数据,7月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6月收窄2.8个百分点,为今年5月以来最小,但仍处于收缩区间,且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今年前七个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万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前六个月收窄0.1个百分点,显示工业企业利润边际改善。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的企业。工业利润是衡量工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会影响这些企业的未来投资决策。

具体来看,7月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8%,带动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加快3.6个百分点,并使前七个月制造业利润增速提升至4.8%,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在政策支持下,电气机械和电子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11.7%和6.7%。

相比之下,与消费品相关的制造业利润降幅进一步加深,纺织服装下降14.2%,皮革制鞋下降9%,酒饮及茶类制造下降2.8%。与此同时,前期“以旧换新”及各类消费补贴的拉动作用也在减弱,汽车制造业增速由3.6%放缓至0.9%,农副食品加工业则由22.8%回落至14.5%。

另外,采矿业及部分传统行业受环保压力影响持续恶化,采矿业利润降幅扩大至31.6%,煤炭开采和洗选降幅进一步扩大至55.2%。

分析:工业利润难短期转正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耀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尽管规上工业企业边际利润有所改善,但恢复基础仍不稳固,外需疲软与成本压力依然是主要风险。

中国官方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7月PMI降至49.3,连续四个月低于荣枯线;新出口订单指数连跌三个月至47.1,反映海外需求走弱。

此外,今年前七个月,规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增长4.9%和5.1%。李耀指出,负债增幅高于资产,表明企业有意加杠杆扩大生产;但自3月以来这两项指标持续放缓,显示企业信心恢复仍不稳固。

她说,随着各类财政补贴效果减弱,“如果没有其他政策继续支撑,在消费信心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企业的信心很快又会回落”。

牛津经济研究院东北亚首席经济师王蕊受访时则指出,虽然电子类等高科技制造业门类出现增长,但整体制造业形势仍不乐观。

她说,工业利润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相关,但在目前PPI连续34个月下降、通缩环境未得到很大缓解的情况下,工业利润很难在短期转正。另外,受价格普遍下行影响,企业也缺乏定价能力。

王蕊指出,相较于2012年到2016年主要由供给过剩导致的通缩,本轮通缩需求疲弱更明显。消费品相关制造业出厂价格持续负增长,显示内需乏力已成为主要问题,“这不单是供给端的问题,也应该从居民消费端发力,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