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越理越坨”的一碗面

一度受“地域黑”影响的中国河南省,最近又因备受争议的事件上了微博热搜。“七个人点一碗面”的标题党已迅速吸引眼球,不料事情后续还一波三折,让不少网民直呼”剪不断理还乱”“越来越抓马”(drama,意即戏剧性)。

上个星期三(8月13日),三名女子带四个孩子在郑州市老霍记郏县饸饹面点了一碗面,通过店家的“无限续面”服务,续第三次面时遭拒。女子在点餐平台给了商家差评,引起对方不满。

据央视新闻报道,双方争吵后,顾客当场报警,当地民警到场调解,但未能成功。

隔天,商家以这件事为素材,剪辑成视频发上抖音,称“七个人只点一碗面”且无限续面,只消费70几元。商家称,他因对方第三次续面时拒绝“一碗面管饱(她们)一家人”而没同意,结果对方给了差评,让他倍感不公。

据上观新闻报道,视频迅速吸引流量,三名女顾客一夜之间成了全网公敌,网民纷纷声援商家,批评顾客占小便宜、教坏孩子等。澎湃新闻报道,三名女子和小孩也因商家的视频被公开相貌而遭网暴,一名女顾客因身体不适需接受治疗。

突现反转舆论倒戈

女顾客上个星期五(15日)接受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大参考》访问时亮出收费凭据,证实她们点了其他菜品,共消费140多元。女顾客也解释,她们是因第二次续面时小孩被凶哭,大人去找商家理论才引发争吵。

她进一步透露,一行人过后到隔壁餐馆就餐时,她发了差评,不料面馆老板看到后直接追过来,咄咄相逼要把她们拍成视频发上网。

面馆老板(最右)上个星期三(8月13日)追到隔壁餐馆拍下七名顾客的视频,没打马赛克就发上网,导致四名孩子的相貌被公开,甚至被网民做成表情包。视频截图显示其中三名小孩和一名女顾客,他们的面部后期被打上马赛克。(互联网)

反转来得猝不及防,舆情也出现急转弯,大批网民指责商家误导舆论,有人说“人家三个大人共点了140元东西也不少了,孩子能吃多少?这样的老板能发财才怪”,也有人感叹“事情闹得太大,反转来得太惊人,有点离谱啊!”

据现代快报了解,双方星期五已签署调解协议达成和解。顾客撤下差评,商家也向顾客道歉,并承诺不再传播视频。

不料事情远未结束。这名商家星期六(16日)又发视频旧事重提,说他因各种自媒体的报道遭网暴,并将三大四小七名顾客比作“七匹狼”,又吸引一波流量。

女顾客随后指商家旧事重提违反调解协议,决定不再和解,并称要起诉对方发视频不打码,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

商家星期一(18日)再发视频道歉,称自己没控制好情绪,言行举止过激,并承诺会继续无限续面。

矛盾竟被升级激化

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但网民似乎认为商家还没意识到错误,攻势如潮。商家发视频道歉当天,大批网民涌进服装品牌七匹狼的直播间,要求品牌方起诉面馆老板,否则就退掉下单的衣物。

不过,此举很快引起争议,网上出现呼吁理性的声音。有人直言“大家如果过分网暴,那跟面老板有啥区别”,也有评论指“网友只是让事情变更大而已,有没有道理并不重要”,甚至直接感叹“他们是有正义感吗,不,他们只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但少数理性声音并未阻挡舆论逐渐极端化的态势。网民一边倒声讨商家“以为流量起来了黑红也是红,结果被反噬了”“就得让你关门大吉”等,有网传视频显示,星期一晚间被迫歇业的面馆门前,聚集浩浩荡荡数百名公众,手机闪烁着灯光向商家施压让对方道歉,甚至有人宣称要“让他关门”。民警出动维持秩序,场面令人震惊。

网传视频显示,大批群众星期一(8月18日)聚集在面馆前讨伐涉事商家,有者高呼“这种人也能出来做生意?!”,也有人宣称要“让他关门”。(互联网)

事情越闹越大,让人直呼荒谬。面馆周边店铺也受牵连,白天纷将店门上锁。据澎湃新闻报道,面馆所在的街道办已设立专门办公室处理“续面”事件;郑州市中原区政府也被惊动,称正在处理事件。

一碗面的小事何以演变为众说纷纭的网络混战?

价值13元的饸饹面引爆声势浩大的舆论混战,不少中国媒体也报道和评论事件折射出的种种问题。

免费续面服务常见于中国街坊面馆,但它的具体含义一直较为模糊:到底是“一人一碗面可以无限续”?还是“只要点一碗面就能无限续”?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琛律师介绍,免费续面的潜在含义,应当是一碗面一个人吃到饱。

而利用这个服务,点一碗面来实现多人吃饱的行为,其实违背经营者提供服务的本意,即让点面的那个消费者能吃饱,也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

不过,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刘宁指出,即使免费续面的含义出现歧义,民法典规定应作出不利于店家的解释。因此只要不是出现明显不当情形,如多人仅点一碗面且反复要求续面,店家不应拒绝。

另一方面,顾客因体验差给出差评是消费者正当维权,却被商家追到隔壁店拍视频还造成围观,刘宁指出,这其实构成扰乱公共秩序。

更值得反思的是,如果每次差评都可能换来曝光隐私的代价,谁还敢如实反馈?如此一来,怎么保障健康的市场环境?

“续面”风波最突出的争议点之一,就是商家的视频公开了孩子的正面影像,女顾客也因此要起诉商家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估计事件会以法院传票收场。

多名律师指出,商家未经顾客同意发布未打码的监控视频,的确涉嫌侵犯顾客的肖像权。民法典也规定,涉及未成年人肖像权,应取得监护人同意。因此除了承担道歉等民事责任,若给顾客造成精神、经济损失,商家也需赔偿。

然而,时至今日,最令人费解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市井小事,竟导致网民如此义愤填膺,不惜脱离键盘和屏幕的庇护,走上街包围面馆向商家施压。

显然,小事闹大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北京青年报》评论坦言,事情最后变成了:顾客晒出病历显示心律失常,商家哭诉营业额暴跌五成;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因为多加了一勺辣椒而被游街示众,而网络上却遭遇了全民道德审判。

在情绪极易被煽动的网络流量时代,能保持理智不当舆论炮灰,似乎成了难能可贵的高尚品格。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