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被“翻旧账”的释印乐能否挽救少林寺?

中国千年古刹少林寺的“网红方丈”释永信7月底官宣被查后,洛阳白马寺方丈释印乐“临危受命”,7月29日火速被安排坐上少林寺住持这张“热席”。这名接受过严格佛学教育的汉传佛教法师,与有“佛门CEO”之称的释永信风格南辕北辙,不仅拒绝佛教商业化,还推行农禅制度,把劳动与修行相结合,将白马寺打造成为“中原第一清修样板”。

不过,所谓人红是非多,接掌少林寺还未满10天,少林寺本周就传出“离职潮”,释印乐本人还被“翻旧账”,被指与选美佳丽“亲密接触”,反映出新方丈整顿寺院风气之路任重道远。

关于释印乐与各国佳丽亲密互动的传言,本周开始在中国网络上流传,引发讨论。事缘2007年7月,世界旅游小姐百名佳丽巡游九朝古都洛阳,期间参观白马寺,争相与时任方丈释印乐合影留念。

从网传照片来看,各国佳丽当时多穿着清凉比基尼和短裙,露肩露腰露大腿,但衣着相当一致,看起来更像是穿上了“队服”。以这种服饰参观佛寺明显不妥,让佛门场地看上去有失庄严。

照片显示,释印乐当时与这些美姐交流时表情亲切,但显然也刻意保持了距离,这种礼貌互动应该还谈不上逾矩。尽管如此,佛门出家人理论上应该遵守清规戒律,不近女色,照片因此有一定程度的违和感。

这起接待外宾的旧闻,在这个时间点被翻出来重提,背后动机不排除是有人要损害新方丈的形象和威信,但也可能反映出一般民众对中国佛教界的不信任感。

但很快的,就有人来救场了。凤凰网星期一(8月4日)报道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教授魏德东忆述,他当时曾把一张与佳丽合影的网传照片发给释印乐,法师回应表示感谢,并称将用“这张照片告诉政府不要让我(释印乐)总接待这些人,这会影响佛教的声誉”。

不过,对释印乐私德问题的质疑声,并非过去一周出现在中国舆论场上的唯一关注点。

“少林寺离职潮”的话题星期二(8月5日)登上中国社群热搜榜,有的传言还言之凿凿,称已跑了30多个僧人,主要集中在仰赖商业活动的武僧、员工,以及习惯宽松管理的年轻和尚。

尽管暂无正规媒体报道离职潮的消息,但促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条件,实际上已在过去10天埋下,传言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释印乐掌舵后,高度商业化的少林寺初现“去商业化”迹象,寺内多个受人诟病的收费项目被取消,功德箱不再是提款机。

第一财经7月30日指出,释印乐上任第二天后,少林寺内只剩下几个摊位营业。单场收入曾达50万美元的少林寺武僧团全球巡演、文创店、淘宝店等商业项目也全面叫停。

一名在少林寺卖纪念品12年的店员坦言,以前靠分红月入过万,如今商铺关闭“只能离开”。这些岗位曾因商业扩张而设,本质与修行无关。

至于香火方面,佛殿前的“平安香”“全家福香”等高价香已下架,目前无人摆摊卖香,民众可排队领取免费香。此外,举着二维码收费的武僧也已不见踪影;一些之前得付费、扫码才能获取的少林寺资料,如今摆在展览架上供游客随处翻阅。

有中国媒体7月31日直播期间,意外拍摄到少林新住持印乐法师(右一)。(第一财经)

释印乐还恢復传统的“农禅并重”,规定僧众须在清晨4时30分参加早课诵经,然后下田耕种,下午禅武修行,手机由库房统一保管,禁止娱乐活动,周末不得擅自离寺。一名年轻僧人在社群抱怨称:“习惯了用手机查阅经文,突然被没收设备,感觉像断了胳膊。”

与此同时,中国网络还传出印乐法师上任首日即雷厉风行推出五大新规,包括关停商业演出、禁止高价开光、清理寺庙商铺、推行农耕自养、改革收入分配。有离职僧人坦言:“本以为守着二维码布施便是修行,谁知真要下地收麦子。”

尽管五大新规并非少林对外的正式说法,但实则与释印乐在白马寺的管理风格颇为相近。

多数中国网民为少林寺离职潮叫好,调侃“假和尚遇上真方丈”,认为走的都是假和尚,“念的是金不是经”。

《星岛日报》星期二评论称,有少林寺和尚被“开除”很正常,有和尚受不了离开也不足为奇。离职潮更多是因释印乐与“花和尚”释永信风格不同,外界憧憬他将在少林寺“拨乱反正”“刮骨疗毒”。

该评论并认为,“全面从严治教”“去商业化”势在必行,“清理释永信余毒”也将展开。

事实上,少林寺去商业化的同时,也加快除去释永信在寺中的印记。凤凰网报道指出,少林寺院内原有一座石碑,是1999年释永信担任第30代方丈时所立,但纪念碑在释永信“出事”后已被拆除。

少林寺内的释永信纪念碑,已被移除。(互联网)

释印乐主张惩治借教敛财 在中国佛教界广受好评

公开信息显示,印乐法师今年59岁,原名尹清全,来自河南桐柏,16岁出家,1983年赴南京栖霞寺(已圆寂的星云大师1939年在此出家)受具足戒,1990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

释印乐毕业后在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曾赴斯里兰卡深造,后任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他也是十四届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属于典型的政治型僧人。

印乐法师长相清瘦,形象与肥胖的释永信迥然不同。中国学者魏德东以“质朴”“低调”形容释印乐,与许多见过他的人给出的评价相似。曾长期跟随释印乐的佛教徒净心则认为,法师严格遵循清规戒律、强调佛教传统和寺院清静,是一位“大师父”“大和尚”(对高僧的尊称)。

2003年10月,受河南省佛教协会委派,释印乐到白马寺主持工作,2005年11月荣膺方丈,结束白马寺长达八年的方丈缺位。

2005年11月,印乐法师(前左)荣膺洛阳白马寺方丈。(新华社)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年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释印乐主张惩治借教敛财,在中国佛教界广受好评。担任白马寺方丈20多年,他不仅完成古建筑修缮、僧团戒律整饬等工作,白马寺也几乎成了商业的绝缘体,除门票外,寺内几乎没有商业。

他还要求僧众需要回归禅堂,推行农禅制度,僧人自耕自足,将劳动与修行相结合,方丈亲自开拖拉机收麦的照片一度走红网络。

数年前,洛阳大雨导致白马寺内泥土松动,不少树木倾斜,释印乐当时带领其他僧人将树木扶正加固,以住持之尊参与其中,以身作则。

有民众拍下白马寺泥土松散,印乐法师开铲泥机整固。(互联网)

印乐法师履职少林新掌门后,不少网民晒出过去造访白马寺时和释印乐的合影,称这名法师为“普通庄稼汉”“农民伯伯”。

在弘扬佛法方面,释印乐重启“少林禅堂夜话”项目进行直播讲经,还曾带头举办“一带一路”佛教论坛,促使佛教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

有网民还透露,白马寺的寺院僧人平日都自己耕地,做到自给自足,每逢初一十五还免费对外提供素斋。

2011年,时任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右一)向市民施粥。(新华社)

白马寺的风气也受到中国高层认可。今年5月,印乐法师曾陪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白马寺,了解佛教中国化和寺院文物保护情况。

印乐法师(左三)今年5月曾陪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三)考察洛阳白马寺。(新华社)

不过,白马寺模式在商业烙印更深的少林寺可能水土不服。有部分网民为少林寺的财政担忧,认为释印乐此番改革不但使寺中收入锐减,营运成本反而增加,未来可能入不敷出。

在释永信时代,少林寺家大业大,粗估年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拥有795个商标、全球60余座分寺。有网民表示:“释永信养活了景区周边产业链,释印乐只想养活僧众的灵魂。”

释永信(前排左五)与印乐法师(前排左六)2020年底在浙江宁波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互联网)

面对前任方丈释永信留下的庞大商业帝国,印乐法师大刀阔斧去商业化整顿少林寺门风,必然面临内忧外患。内部挑战主要是少林僧侣能否跟上改革步伐,外部则是寺外利益受损的商业体会不会扯少林寺去商业化改革后腿,如履薄冰。

大寺院的主事者既是世外修行者,但同时又无法避免世俗的应酬接待。目前少林寺改革的重中之重除了去商业化,官方可能也需要更多考虑通过政策制度创造条件,把重要宗教人士需要参与的应酬接待降到最少,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更安全的交际环境,尽量避开不必要的舆论陷阱,免于非议才能更好地履行宗教责任、取信于众。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