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连发生两起地方政府公文抄袭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多名公务员称,文件互抄在基层较为普遍,“不仅是本地区不同层级之间,跨省市抄袭早已屡见不鲜”。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7月9日的一篇县长调研稿,与7月5日当地五台山景区党工委副书记调研稿内容高度雷同,约390字的全文中有超过320字重复。

此外,广西省平乐县发布的《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中,水文数据相关内容抄袭了湖南省安化县的介绍文本,连安化县的乡镇名也没有进行修改,出现了“平乐指导安化”的闹剧。

两地政府在事件曝光后均承认存在抄袭问题。平乐县政府办公室发布通报称,个别段落存在抄袭;五台县政府办公室则表示,已由县纪委介入启动问责程序,正在调查中。

《中国新闻周刊》引述多名中国公务员称,文件互抄在中国基层政府部门较为普遍。有公务员说:“我们单位刚发布的通报或新闻稿,不久后就能在别的单位看到几乎一样的内容,只是换了个单位名。不仅是本地区不同层级之间,跨省市抄袭早已屡见不鲜”。

多名公务员坦言,在时间紧、任务急的压力下,彼此“借用”内容和“裁缝式”写作已成为心照不宣的输出模式,即使发现被抄也不会主动联系抄袭方。“大家都不容易,只要不直接涉及群众利益,互相借用也没什么。”“领导对此心知肚明,还会教我们去外地的政务网站找模板,不要抄本省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认为,公文抄袭行为不仅削弱公众对政府文件权威性与真实性的基本信任,使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缺乏说服力,也暴露了政府部门应付工作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实质是政府行为扭曲和能力缺位的表现。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