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疲软支出靠前 中国上半年财赤激增45%创新高 

受财政收入疲软、支出靠前发力影响,中国上半年财政赤字创下新高。受访学者指出,中国官方虽加大支出力度,但仍留有空间,避免出现缺乏针对性的“大水漫灌”。

彭博社根据中国财政部上星期五(7月2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计算,今年1至6月,中国广义财政赤字达到5.2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45%。

具体来看,中国上半年财政总支出18.7万亿元,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6万亿元,同比增长3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包含日常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侧重于特定基建项目。中国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指出,后者上半年大幅增长,是受各级财政部门加快债券资金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出增加带动。

收入方面,包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中国上半年总财政收入13.5万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2%。

今年以来,中国财政赤字规模显著扩大。前四个月,广义财政赤字已达到创纪录的2.65万亿元,赤字规模同比增长超50%。

中国预算赤字率多年控制在3%以内,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赤字率上调至4%左右,并提出让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政策刺激之下,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预期增长5.3%,高于5%左右的全年目标。

学者:中国财政支出讲求“拖而不举”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国上半年赤字增幅扩大并不让人意外,这一方面受美国关税战的外部影响,中国官方加大支出,加快“内循环”。

但傅方剑认为,内需不足是中国经济这几年的根本症结,加快内循环并非完全为了应对关税战,也有明显国内政策导向。

另外,中国去年二季度GDP跌至4.7%后持续放缓,官方9月出台救市措施,财政支出呈现“前少后多”分布。傅方剑指出,今年中国财政支出讲究“应出尽出”,在上半年取得较好GDP成绩单后,下半年支出幅度可能有所放缓。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沈鸿受访时也指出,经济不好时,中央财政主动承担逆周期调节,加大支出刺激经济是一个常见做法,尤其年初是恢复经济信心的好时机,因此财政政策通常会“靠前发力”。

从财政收入角度来看,沈鸿说,当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复苏阶段,中美关税还在谈判,这些不确定因素也造成上半年财政收入相对疲软。

不过,沈鸿指出,相比美国6%以上的赤字率,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克制,官方目前的财政支出也更有针对性,主要集中在就业、民生、科技等领域。

他说:“中国当前的财政支出可以归纳为‘托而不举’,尽量保证经济稳定,同时也避免过度宽松造成大水漫灌。”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