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重庆市荣昌区在内的中国多地,在“五一”假期向游客开放政府食堂引起中国舆论点赞,不过也有质疑声音指政府此举挤占社会餐馆的生意空间。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说,质疑的声音值得政府倾听。
中国多地在“五一”期间向外界开放以物美价廉著称的政府食堂吸引游客,其中重庆荣昌区的政府食堂尤其火爆,仅一天就涌入上万名游客,吃掉上千斤(1000斤为500公斤)米饭和猪肉。
胡锡进星期天(5月4日)在微博发文称,相信荣昌区政府开放机关食堂的用意肯定是好的,希望吸引和方便游客,同时展现亲民态度,“这些目的应当说总体上都达到了”。
但他也指出,开放政府食堂虽然赞扬者很多,但同时也出现一些争议,有质疑者认为政府这样做挤占了社会餐馆的生意空间,而“五一”是餐饮生意的旺季。
胡锡进认为,挤占民间餐馆生意空间的质疑是值得政府倾听的,而且应是政府做相关决定的重要考量之一。
他说,餐饮企业的规模一般都不大且基本都是民营,近年来的经营风险在上升,充分考虑社会餐馆的利益,尊重城市餐饮和旅游行业的意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胡锡进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成熟地区,政府机关食堂常态性过节向游客服务,大概做不起来,也很容易遭到餐饮从业者的反对。因为各机构的内部食堂不仅不用交税,通常都有各自的补贴,所以那里饭菜的性价比肯定高于社会餐馆。
他据此指出,如果机关食堂对游客开放以创收盈利为目的,那将构成不平等竞争;如果不盈利,政府食堂卖给游客的饭菜更便宜,对社会餐馆的价格冲击将会更大。
因此胡锡进认为,开放政府食堂不太可能是一种可以广泛推广的模式,但是在荣昌区这种经济发达程度不高、游客少的地方,政府做一个“破圈”的行动吸引全社会注意力,争取实现网红打卡效应,“我觉得大舆论场上应当开明对待,乐见其成”。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