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网民称接到健康问询电话,因涉及孕情、生理期等隐私问题引发“社区来电催生”质疑,官方回应指这是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和催生催育没有关联。
据顶端新闻报道,中国多地网民在社交平台反映,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问询电话,因涉及孕情、生理期等隐私问题引发质疑。“社区来电催生”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已形成互动贴文超千条,涉及四川、云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
一名成都市民透露,自己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电询问孕情,包括近期有无怀孕打算、生理期时间等。此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也曾来电询问。她最近几个月已接到数个类似电话,对个人隐私感到担忧。
另一名未婚的重庆市民也遇到类似情况,电话一上来就询问生理期和孕情,没有解释缘由,也没有了解个人情况。她怀疑自己被列入适龄婚育人群列表,并因此收到“催生电话”。
成都市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应称,当地正通过人工智能语音电话,排查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情况,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如果遇到适龄生育的女性,可能会问及孕情,并告知社区免费提供传染病检查服务。“但没有催生意图,也不会泄露个人隐私。”
重庆市巴南区江北街道办事处则强调,按照相关工作机制,电话问询是为了向辖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严防艾滋病、梅毒、乙肝在母婴间传播,与催生催育没有关联。
这名工作人员所称的工作机制,指的是《江北街道育龄妇女孕情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机制》,其中提到:“主动搜索发现并向辖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孕妇信息。由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为孕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等咨询检测服务。”
报道称,江苏、湖南、湖北、云南、安徽等地都公布有类似工作机制。
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压力。过去几年,多个地方政府通过“催婚”政策、经济奖励、社会福利等各种措施,试图推动未婚适龄青年结婚生育,以应对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然而,这些措施显然未能取得显著成效。根据中国民政部数据,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比前一年下降20.5%,创下自1978年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同时,人口生育率也持续呈下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