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浚生:海洋塑料污染下的东南亚困局

时间:2022-08-03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吴浚生

塑料占海洋垃圾的85%,不仅对各种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也对沿海社区的人类健康、福祉和生计产生恶劣的连锁影响。塑料污染可能导致海洋生物受伤和中毒,扰乱作息,危害生命。过去数年,新闻中常可见海龟甚至鲸鱼受塑料污染所困的报道。塑料污染也会影响渔业和养殖业。塑料分解后,会产生微塑料和各种化学添加剂,污染水源。人类也会通过食用海鲜摄入这些分解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东南亚是海洋塑料污染程度极高的重灾区。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五国,累计贡献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海洋塑料污染。东南亚各国极度依赖海上贸易和商业活动,区域内主要城市都遍布在沿海地带。粗略估计,东南亚拥有长达15万公里的海岸线和2万5000多个岛屿。处于热带的东南亚,同时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和红树林都在区域内,是许多热带海洋生物物种的栖息地。

过去20年,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惨痛的经济危机后,东南亚的经济已经逐渐恢复。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东南亚的制造业增长迅速,各行业蓬勃发展,大量来自中国的商品也进入东南亚。

随经济增长、商业繁荣和社会发展而来的,是巨量的资源消耗,和巨量垃圾的产生。然而,东南亚各国处理垃圾的能力却跟不上消耗的步伐,导致严重的污染。由于过度捕捞和开发养殖业,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东南亚超过80%的珊瑚礁的生存已经备受威胁,海洋物种已经在大量减少中。

城市化和高消费带来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更加剧了海洋生态灾难的风险。塑料污染物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超过5毫米的塑料颗粒,即人们肉眼轻易可见,大多数时候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另一种则是尺寸小于5毫米的微型塑料,因塑料受到破坏而形成。这种塑料来源较为复杂,因为它有可能通过洋流进入东南亚海域,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来源。

东南亚的塑料垃圾中,一大部分是包装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塑料垃圾的产生,除了沿海居民个人直接往河里和海里乱扔之外,主要是来自于没有妥善治理的垃圾。比如,笔者曾经目睹中型城市外围的沿海区,大量城市垃圾被一车车地运往河口,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倾倒入河中。

东南亚沦为“世界的垃圾场”

这三年,冠病大流行导致塑料防护设备(尤其是口罩)的大量消耗,但是这些使用过的防护设备,并没有得到适当处理。一项调查显示,2020年在雅加达的两个河口收集到的垃圾碎片中,个人防护设备占了约15%。也有一大部分塑料垃圾来自水产养殖和捕鱼业。例如,一项对马来西亚六个珊瑚礁的调查发现,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塑料与捕鱼活动有关,包括废弃的渔具和钓鱼线。

东南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沦为“世界的垃圾场”,接受了许多来自发达国家的塑料垃圾。然而,东南亚其实并没有足够完善的设施来处理这些垃圾,由于处理不当或负担过重而发生的塑料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在2018年,泰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垃圾进入运河甚至暴露在海滩上,而它每年还在接受数十万吨来自发达国家、长途运送而来的垃圾。

目前,东南亚在处理海洋塑料污染的问题上并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尽管在湄公河流域以及雅加达和巴生河等主要城市的河流都有安装“垃圾拦截器”,但整体上污染并没有显著减少。拦截器也会影响鱼类资源。

无论如何,主要问题还是得从源头上处理。除了提升废物处理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效率,提高民众对处理垃圾的意识和参与度,是最基本的干预措施。为了提高经济和社会上的可行性,干预措施必须同时也能造福东南亚沿海社区的生计,减低废物处理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为此,“循环经济”这个概念近几年在东南亚被大力推广,提倡把废物转换成有价值的产品,从而减少进入自然界的塑料数量。循环经济的核心概念并不新鲜,但提供了一个能吸引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起合作的框架,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各种可持续方案。摆脱旧有的线性商业模式,即制造、使用、丢弃,需要在工艺技术和市场运作上有所创新。比如,一些新技术可以使废塑料,甚至包括从海洋回收的塑料品,重新用于制造新的塑料产品。在东南亚,再生塑料的市场运作目前仍在非常初步的阶段。随着各国对垃圾问题的觉醒,更严格的监管目标也许能推升回收率,从而减少海洋塑料污染。

循环经济的基础建立在全面的、可靠的科学研究,包括准确、详细而透明的数据,使各界能有效监督塑料污染的源头、动态和最终去向。追踪海洋塑料污染的源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口稠密的沿海大城市、垃圾填埋场和倾倒场、港口和工业区等,都是主要的塑料垃圾来源。除此之外,沿河而建的城镇的塑料垃圾也可能顺河而下,排出海洋。

海外塑料垃圾的流入和贸易也须要更严格监管。2019年,马来西亚政府公开承认,由于海关方面的漏洞,大量海外塑料垃圾通过申报为一种不需要许可证的进口产品,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不断涌入。拥有比较完善的监测系统,政府才能追溯源头,严格而有效地实行问责制。由此,各国能够针对性地干预污染严重的地区、活动和行为,并设计各种奖励和惩罚制度,鼓励社会全员参与开发废物利用的方案。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会成为东南亚迈向可持续发展不可避开的障碍。先进地区的政策和商业模式已有的方案并不少,但首先东南亚得建立完善而透明的监测系统,做为各种干预的必备基础。

作者是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可持续发展博士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

目前在马来西亚双威大学

主管可持续发展管理硕士课程

东南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沦为“世界的垃圾场”,接受了许多来自发达国家的塑料垃圾。然而,东南亚其实并没有足够完善的设施来处理这些垃圾,由于处理不当或负担过重而发生的塑料污染事件,屡见不鲜。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