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俄乌冲突曝露西方矛盾

时间:2022-03-26 11: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联合报》

2月下旬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双方爆发军事冲突,欧美各国纷纷提出经贸制裁、金融封锁与活动封杀等不同抵制手段,希望逼迫莫斯科停止军事行动。在此同时西方各国领袖不断透过协商,希望能够透过採取具体共同行动,以便展现国家实力以及国际政治影响力;但却在基本价值理念、欧美盟友体系以及取捨和战思维上显现出分歧与矛盾,此将对未来世局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西方各国隔着大西洋,欧洲与北美盟邦本来就会因地缘战略基本态势不同,在利益取舍与战略思考上有所差距。特别是美国在冷战过后,刻意运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其针对欧洲巩固地缘战略优势之政治工具,因此就维持与俄罗斯某种程度对立甚或是对抗关系来说,其实是符合华盛顿战略思考基本架构。

而欧洲各国透过欧盟进行区域整合,透过诸多共同政策与统一规范,在冷战过后亦发展出应对俄罗斯之不同策略思维。尽管在诸多价值理念上,未见得会认可莫斯科所作所为,但基本上是要避免回到冷战时期与前苏联及东欧各国军事对峙态势,更希望透过经贸往来与积极交往,让双方获得更具建设性互动关系。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美各国对莫斯科再三警告北约东扩并未认真思考,总是认为尽管俄罗斯反对东欧各国逐次加入北约,但透过欧盟体制与其积极往来,总是认为能够产生约制效用,到最后造成既成事实后,莫斯科终究还是莫可奈何,必须吞下国际情势无情现实。

但俄乌真正开战后,北约各国拒绝实际派兵支援,甚至拒绝在乌克兰上空设立禁航区,显现出明确切割态度。就具体作为来说,仅透过表态谴责、提供援助、收容难民以及前述经贸制裁与金融封锁手段向莫斯科施压,但讲起来都仅能算是隔靴搔痒,让乌克兰政府与民眾对於欧美原先承诺落空,感到无限失落与无奈。

对全球各国来说,依据法理不论整个事态缘由,在道义上表态谴责俄罗斯发动战争,并不需要付出代价;但若是要加入制裁行动,就应当精算与俄罗斯经贸往来与金融交易得失与损益。同样就对乌克兰际遇表达同情来说,应不会产生任何负面效应,但若是要采取具体援助行动,就要审慎考虑法理规范,并且评估算计此等作为是否会导致负面效应。

特别是提供武器援助来说,在冲突爆发前提供军事援助,应是为增加战略吓阻效用,其目的是在避免实际发生战争,对维护和平具有正面意义。但当冲突爆发后,再对交战国提供军事武器进行援助,其实就不无火上加油,希望延续战事让交战方继续缠斗之嫌。

欧美对俄乌双方议和更是观点不同,美国积极在全球倡议抵制俄罗斯,但欧洲国家显然无意以相同热度发动全球经济战对付莫斯科。俄罗斯面对经贸制裁与金融封锁,更不是坐以待毙,凭藉着能源出口竞争实力,要求对其不友善国家购油必须以卢布支付,以便支持其货币信用与汇价,亦证明其非仅能低头挨打。

不过在经济战场上,贸易与金融交易相互影响,主观意愿却往往不敌客观现实;市场初期所展现心理震荡与预期投机效应,到最后还是会受到经济供需法则宰制,消费者若是无法找到替代供应源或是以替代商品满足需求,最后还是会在供需失调压力下屈服。

因此西方各国最后还是要各自算计,不会对着本身荷包乱开玩笑,此种源自欧美经贸结构不同所产生政策矛盾,欧洲仰赖俄罗斯供售能源国家,若未下定决心对抗到底,到最后就还是要端上台面。因此全球多国在表面上高声呼应制裁,但暗中还是逐项放水,毕竟给美国面子还是比不上保住本身里子重要。

在欧美媒体高调报道制裁俄罗斯之际,各方却未注意到非洲、亚太、中东与南美多国,根本是袖手旁观并未跟着起哄应和。对近年来美国倡议印太战略,欧盟与欧洲各国积极响应,本希望藉此有所作为;俄乌冲突是否让北京再获战略机遇期,如何顺势合纵连横,更待战略谋士深入解读。

作者:张竞,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