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四季度或续放缓全年有望维持高增

时间:2021-10-18 14: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来源:路透社

中国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2%,是去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GDP同比增速,当时亦为4.9%。

分析人士认为,第三季度宏观数据显示中国滞胀风险正在上升。出口和房地产是拉动中国经济疫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都可能由此前的主要驱动力转变为经济的拖累因素。如果政策取向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但全年有望维持高增长。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恢复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经济调整转型压力有所体现。

9月详细数据: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路透调查中值为5.2%),环比增长0.2%,两年平均增长4.9%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路透调查中值为4.5%),创去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4.4%(路透调查中值为3.3%)

--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路透调查中值为7.9%),民间投资同比增9.8%

--1-9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1.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

--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8.8%,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5%

--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宏观研究员马汉平:

四季度GDP整体弱于市场预期,除疫情影响外,生产下滑也带来了较大拖累,9月当月的数据表现中,生产和投资同样较弱,消费表现稍好但也弱于往年同期,经济受能源等原材料供给端的限制特征较明显。边际上,地产投资仍在下行,采矿业和制造业投资稳中向好,出口仍然强劲,国内的症结在于经济动能切换叠加能源短缺干扰,对应破局方向更多需要供给端限制打开,需求端刺激居次。四季度GDP同比可能会继续下降到3%左右,不过全年还能在7.5-8%之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

数据低于预期,回落幅度有点大,限电限产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经济增长动能在减弱。出口和房地产是拉动中国经济疫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都可能由此前的主要驱动力转变为经济的拖累因素。房地产后续往下走的概率比较大,出口目前主要是靠“价”在支撑,但“量”已经出现了回落,未来几个季度出口增速预计将边际放缓。与此同时,基建和内需难以扛起稳增长的大旗。

经济出现“类滞胀”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预计年内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年内不会降息,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也降低。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货币就是一个“稳”,信用往“松”的方向去调整,后期信用预计会偏松一些。

财政政策要加大宽松的节奏,近期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所加快,但关键是要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财政政策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为做到“跨周期”调节,明年的专项债额度可能会部分提前到今年下半年发行并希望能够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对明年上半年经济形成实质性的支撑。

--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

第三季度宏观数据显示中国滞胀风险正在上升。不过失业率下降有些令人费解。这表明监管当局可能不会有推出刺激政策、促进增长的紧迫性。近期中国央行召开的发布会也表明货币政策立场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如果政策取向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

从两年平均增速看,经济延续了整体平稳中偏弱的态势,消除基数效应的消费、投资和工业的两年平均增速均小幅回落,符合基本面变化。当前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世界经济因疫情造成的国际产业链不畅增长放缓,国内则是多年楼市泡沫对实体经济伤害慢慢体现。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于当前经济运行态势造成的“滞胀”忧虑,不过滞胀忧虑预计也就持续2-3Q,到2022年H2大概率会消除。国内政策对经济基本面认识到位,亦将维持平稳;认为政策逆转将是一厢情愿。

--方正中期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员彭博:

数据体现出的经济大幅度走弱,主要是短期原因,9月由于煤炭短缺,生产企业停工限产较多,严重拖累了经济走势,短期出口亦有一定走弱迹象。不过煤炭缺口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后期对于经济的扰动料将降低,工业生产有望恢复正常,预计后期GDP增速有望回到6%附近,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维持高增长。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

消费高于预期,投资稍微低于预期,生产则主要受到限产限电影响,9月工业环比接近零,这在历史上是非常低的。整体来看数据不理想,由七八月份南京疫情滞后影响、九月份的限产限电、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等因素叠加导致。

但是伴随着后续不会一刀切的限产限电,包括房地产市场政策适度缓和,以及本身出口的韧性,包括消费的逐渐改善。同时,从三季度居民收入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对应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因此从这个逻辑来说,我觉得三季度的数据应该是已经见底了。

相关背景:

--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运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合理区间,三季度经济因多种原因有所回落,但中国经济韧性活力巨大,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发展目标。

--中国9月PPI同比涨幅一举“破10”创有该数据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CPI和PPI之间的剪刀差达到历史最阔的10个百分点。中国央行行长易纲上周表示,中国通胀总体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为解决煤电矛盾导致的电力短缺,中国宣布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发改委预计,电价放开总体对物价水平影响有限。

--常态化疫情防控行之有效以及工业体系完备,对中国出口形成强劲支撑,9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创下三个月高位。相较之下进口更弱一些,同比增速降到了年内最低水平,凸显内需差强人意。

--中国央行本月连续第二个月等量平价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虽然面临税期,且面临信贷增速放缓,经济增长疲弱下地产业违约危机频现,但央行仍淡定选择完全对冲,加码宽松的预期进一步下降。

--中国恒大危机爆发后,中国金融监管层近日首提“双维护”,给处于困局中的房地产行业带来了一些曙光。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3)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