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一战略加速 印度乘风而起

时间:2023-06-11 07: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中国加一战略加速 印度乘风而起

全球跨国企业10多年前就主张“中国加一”战略,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而,中国过去的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拥有庞大且完整的产业链、劳动力资源充沛等优势,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难以撼动。

不过,近年来中美贸易战及科技战加剧、中国的冠病防疫“清零”政策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巨大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升高等,促使许多跨国公司加大推行“中国加一”的力度。

如今国际供应链开始洗牌。获得多家知名企业青睐的印度,成为中国替代选择的苗头越来越明显。

今年5月,苹果供应商富士康在印度南部泰伦加纳(Telangana)邦投资5亿美元(约6亿7000万新元)建厂。印度信息技术部长钱德拉塞卡当时说,苹果和三星等公司都有意扩大在印度的电子产品生产,这有利于印度挑战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5月初在苹果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发布后,多次提到印度对苹果公司很重要。

彭博社报道,库克和他的副手们当时在电话会议上大概提了印度20次,并指印度市场处于转折点,有许多印度人正迈入中产阶级。苹果没有在财报中披露来自印度市场的收入,但根据之前的报道,今年1月至3月,苹果在印度的销售额近60亿美元。

日本索尼集团也在打造印度为下一个增长点。今年5月在东京举行的说明会上,索尼在印度的负责人N.P.辛到场介绍索尼在印度的业务开拓,并把印度称为“机遇之地”。

日本经济新闻称,索尼安排N.P.辛远道而来出席说明会,体现集团对印度寄予厚望。索尼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田宪一郎在说明会上提出“与10亿人直接接触”的目标,显示拥有超过14亿人口是印度成为中国劲敌的一大因素。

根据联合国估算,今年4月底印度人口已超过14亿2800万,略高于中国的14亿2500万,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梅农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印度拥有相对年轻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比中国更具优势。

梅农说:“印度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的优势,因此可以在某些方面替代中国成为制造基地。印度拥有大量可训练的劳动力,工资也更具竞争力。加上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意味着印度国内市场巨大。”

印度有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壮志,因此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外资。这是跨国企业推行“中国加一”战略时,优先选择印度的原因之一。

2021年,印度政府推出总额735亿卢比(约12亿新元)的财务奖励计划,奖励制造商在印度制造和出口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等资讯科技(IT)产品。今年5月,官方再加码,把奖励计划的总额大幅提高到1700亿卢比。

印度电子工业协会主席斯里三杰认为,这有助印度成为IT产品硬体制造中心,并增加出口。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维什瑙告诉当地媒体,印度的电子制造业在过去八年,以1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持续增长;印度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手机生产国,今年手机出口额将突破110亿美元,在印度的电子产品出口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印度手机出口占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46%,其中苹果iPhone约占手机总出口额的一半。

业者及专家指出,基础设施落后、官僚主义、贸易政策具保护主义色彩等,导致印度目前在全球供应链中仍只是小角色。不过,印度已在进步并迎头赶上。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2021年的制造业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超过了除墨西哥和越南之外的所有新兴市场。电子产品是增幅最大的领域。自2018年以来,印度的电子产品出口已增长两倍。

跨境贸易融资业务专家巴贝尔(Swati Babe)告诉印度《经济时报》,印度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物流发展,有助印度建立灵活的供应链。

以印度政府耗资9亿美元在喀拉拉(Kerala)邦建集装箱港口为例,巴贝尔说:“这个集装箱港能帮助印度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喀拉拉集装箱港口预计今年9月竣工,是印度第一个集装箱转运港,一旦投入运作,将成为印度通往国际转运的门户。

梅农向早报分析时也提到,物流基础设施不足令印度国内跨邦运输商品和服务困难重重,限制了印度吸引外资的潜力。不过,受益于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印度的未来发展可期。

梅农说:“印度在短期或中期不太可能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从长远来看,一切皆有可能。”

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马印泰越商机大增

“中国加一”战略主张跨国公司把在中国的部分或大部分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除了印度,地理位置优越的亚细安成员国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也都是“加一”的首选国家。

东南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2022年东南亚的经济增长率为5.5%,今年则预期取得4.7%增长,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增长2.9%的预期。换言之,亚细安的增长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长期追踪亚细安商业、贸易、监管和投资等消息与数据的网站“亚细安简报”(ASEAN Briefing)指出,东南亚本土经济的增长、庞大的人口及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为外国企业提供有利可图的环境。

据统计,亚细安10个成员国的总人口约6亿6200万,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3.2万亿美元。到了2030年,东南亚地区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

亚细安各国从跨国企业寻求供应链多元化的转变中看到商机,纷纷出台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吸引外资,包括减税、提高营商便利、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及在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提供奖掖等。

■越南:“加一”战略最大受益者

越南一直是“中国加一”战略的最大受益者,这归功于当地较低廉的劳动力和航运的战略位置。单在2020年,越南的制造业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8%,出口额也增长14.8%。美国是越南制造产品的最大出口地,其次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早在2012年,韩国三星集团就推动“越南第二工厂”投资项目,其中最大的考量就是成本。新华社报道,三星目前在越南投资了约180亿美元,拥有六家工厂,其中两家专注于生产智能手机,供应给北美和欧洲市场。2021年,越南产的三星手机占公司总产能的60%。

除了电子行业,不少鞋服品牌也转向东南亚市场。越南已逐渐取代中国成为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的鞋类最大生产地。2020年,耐克一半以上的鞋类产品在越南生产,阿迪达斯则有四成。

越南总理范明政2021年公布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蓝图时宣布,要在未来10年内新建4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升级国际机场及港口等基础设施,力求让越南有机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个世界工厂。

虽然中美贸易战让越南坐收渔利,但更依赖美国市场也令越南受到欧美市场外需减弱的影响。根据越南统计总局数据,今年1月越南出口额为250.8亿美元,同比下降21.3%。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额达76亿美元。

■泰国:拥有完整产业链

泰国是亚细安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东南亚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早在1980年起就有大量外资,特别是日本企业在泰国建厂,因此泰国已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加上国内外市场巨大、辐射范围广阔等优势,泰国大规模组装汽车和生产零部件的能力,在亚细安成员国里相对较高。

除了汽车工业,电子产品及纺织品制造的产业链也正向泰国转移。日本经济新闻今年4月引述消息人士报道,苹果公司正与供应商洽谈,在泰国生产笔记本电脑MacBook,扩大在中国以外的生产。实际上,苹果过去一年多来已在泰国大量生产Apple Watch。

为了吸引更多外资,泰国政府改善了经商环境,简化申请建厂许可的流程。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首三个月,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大型电子项目和其他关键行业的投资申请增长了77%至55亿美元。

■印尼:人口庞大天然资源丰富

印尼是承接国际企业产业转移的主要东南亚国家之一,这得益于它庞大的人口、丰富的天然资源及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

2020年全球暴发冠病大流行及中美贸易战加剧之际,印尼政府成立特别工作小组,负责吸引从中国向外转移的外资到印尼。特别工作小组成立后不久,印尼总统佐科宣布至少有17家跨国公司有意转移到印尼,这些公司原本在中国的总投资额为370亿美元。

印尼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印尼的GDP同比增长5.31%,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22年印尼的外国直接投资有456亿美元到位,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44.2%。

印尼也是亚细安最大经济体及本区域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达2.76亿。印尼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近半在30岁以下,意味着它拥有年轻劳动力的优势。

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估计,印尼的劳动力人口预计将从2021年的1.402亿增加到2026年底的1.469亿。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令印尼在中短期内受益于人口红利。

丰富的资源也让印尼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获利。俄乌战争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印尼作为动力煤、棕榈油、镍和钢等的主要供应国,2022年大宗商品出口创下2920亿美元的纪录。

镍过去主要用于不锈钢等产品的生产,但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作为制造电动汽车电池重要原材料,镍也越来越重要。印尼拥有全球最大的镍矿储量和产量,是外来投资的重要领域。

■马来西亚:经济强劲增长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首席亚洲经济学师、亚洲联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上个月在一场媒体汇报会上指出,马来西亚被列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强劲增长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供应链重组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马国今年首季GDP同比增长5.6%,超出市场预期。同时期,马国获得375亿令吉(约110亿新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投资在制造业。

为了提高竞争力,马国自我定位为区域主要物流中心。马国投资发展局执行董事(服务与开发)祖爱达指出,物流产业对提振贸易、商业效率及刺激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基础设施改善、货运量增加及电子商务结构性增长等因素,让马国物流产业取得显著发展。马国政府已制定多项计划,包括推出“2019年至2030年国家交通运输政策”,以改善物流,并配合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港口升级和扩建等,提高生产力与竞争力。

马国政府还通过发出国际综合物流服务(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s,简称IILS)地位,支持这个行业的企业发展。IILS地位是指能以单一实体的形式,在区域或全球提供综合和无缝物流服务的公司。马国未对此施加任何股权限制,至今已有259家企业获IILS地位,其中223家为马国本土物流企业,其余36家为外商。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