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地铁规划缩水 学者:财政压力是缩减线路的“临门一脚”

时间:2023-06-11 07: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多地地铁规划缩水 学者:财政压力是缩减线路的“临门一脚”

深圳地铁五期规划被砍约30%,成为继南京、成都、杭州后,又一个地铁规划缩水的中国城市。受访学者分析,地方政府近两年面对的财政压力是各地缩减地铁规划的“临门一脚”。

深圳市住建局今年4月公示了五期地铁建设规划,原计划的13条地铁线路缩减到九条,被砍的线路均为设在深圳外围的线路,以及对接东莞的延长线。

除了深圳,杭州去年底获批的地铁四期规划也从最初的17条缩减至九条;成都的地铁规划前一年也从55条减至36条。

地铁是最高效的城市通勤方式之一。随着中国城镇化过去20多年快速推进,许多地方迎来“地铁大跃进”时代。截至今年5月,全中国已有54个城市开通了地铁。

不过,除了人口密集的一些大城市以外,中国大部分城市地铁客流量并不高。根据交通运输部今年5月的数据,仅15个城市达到官方为拟建地铁设定的每日每公里7000人次的客运强度标准。这个指标是地铁线路开通初期的要求,而不达标的大部分地铁都已通车多年。

各地一窝蜂修建地铁,引发资源浪费、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等担忧。中国国务院在2018年提高地铁建设门槛,设定一系列硬性指标,要求申报建设地铁城市的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565亿新元)、财政收入300亿元。

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满足上述各项指标,深圳地铁的营收在2022年也达全国第一,但新规划的地铁线路仍被“砍”,引发外界关注。有分析认为,这也意味着其他城市的“地铁梦”将更难实现。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陆曦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地方政府都希望建设更多地铁线路,因为这些项目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过,中国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措施冲击经济,楼市低迷也导致税收和土地销售收入减少,财政上入不敷出,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面临巨大财政压力。

陆曦分析,地方财政困难是迫使政府做出削减地铁规划决定的“临门一脚”,使各地不得不接受地铁线路必须缩减的事实。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公益属性,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地铁运营亏损严重,必须依靠政府高额补贴以维持运营。

为弥补地铁业务的财务缺口,许多地铁公司也采取“交通导向型”开发,在地铁站点进行高密度物业开发,通过房地产相关收入补贴地铁建设与运营。不过,随着中国房地产需求持续疲软,地铁公司从房地产开发获得的营收,在过去两年也开始减少。

有分析指出,在楼市继续降温的背景下,即使是较受欢迎的地铁房,也会有卖不出去的风险,而这可能使地铁公司陷入更大亏损,得依靠更多财政补贴来维持地铁运营。

学者也指出,地铁规划缩水与地方财政困难,可能形成“负向循环”的不利局面。

陆曦说:“地铁线路的建设和地方土地财政之间永远是一个正向的关系。一旦某一方因为外力导致地铁项目必须缩减,这会使原来地铁规划沿线楼市萎缩,进一步抑制新的卖地价格,影响土地财政,反过来又会加剧地方财政困难。这是一个负向的循环。”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