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两岸关系趋缓春暖未必花开

时间:2023-03-12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特稿:两岸关系趋缓春暖未必花开

中国两会

2023

两会关键字

促统

中国特稿

今年中国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透露的信息显示,大陆今年度对台政策,将以主导恢复民间交流、促进统一为主轴。不过,分析认为,北京“硬的一手”会对民间交流产生制约;两岸官方若进一步将交流与协商“两制”方案划上等号,反而令局势再添变数。

自去年底冠病防疫松绑以来,两岸关系似乎出现趋缓迹象。继1月底解禁台湾食品进口后,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月初又证实,航空主管部门已透过“海峡两岸空运协议”的官方渠道致函台湾,希望优先考虑恢复广州等16个两岸直航点。

接着,2月中旬时,国台办主任宋涛向国民党访问团提出,欢迎台湾绿营人士到大陆谈谈,走走看看,只要认同“九二共识”、反台独的,大陆都欢迎。

除了政党人士外,台湾工商、民间团体近期接连赴陆访问,也受到北京高规格接待。据香港01报道,宋涛2月底亲自接见来自台湾深绿选区高雄市的里长暨基层社团参访团,其中一个分团更是由民进党籍的里长带队。

这次两会期间,大陆也批准了台湾官媒中央通讯社的采访申请。在此之前,中央社已有三年未通过大陆全国两会采访审批。

对于今年的对台政策,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3月5日宣读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增进台湾民众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同心共创复兴伟业。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同一天参加全国人大台湾团审议大陆政府工作报告时则说,大陆将采取多方面作为,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深入发展,助力台胞、台企更好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

台媒解读,由于王文涛可望出任被称为“小国务院”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两会期间前往台湾团宣布前述信息,显示大陆今年很可能加大力度,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

台湾《展望与探索》杂志社特约研究员郭瑞华星期一(3月6日)出席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座谈时分析,这次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似乎表达缓和两岸关系的意愿,但“春暖可能有,花开未必”,毕竟两岸问题不能只靠民间互动解决。

他说,若从善意解读,北京这次虽然没有强调反分裂、反外部干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但实际对台方针,还是以去年中共二十大报告,和中国官方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时的讲话为主。

郭瑞华认为,北京认定美国试图“以台制华”,因此反外部干涉仍是对台长期工作重点之一,按目前中美态势,两岸敌意螺旋只会进一步上升,暂时难以解决;软的一手方面,大陆也同样采取朝野、官民区别对待,虽然口头提出欢迎绿营人士赴陆,实际上要去应仍困难。

至于大陆具体对台政策、对台交流要如何进行,郭瑞华研判,恐怕要等到两会结束,中共举行今年度的对台工作会议后,才会有明确定调。

去年10月下旬公布的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则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可以确定的是,大陆这一年的对台政策必然依循于中共二十大报告精神,对台推进民主协商促统的同时,持续反外部干涉与反台独。

分析:王沪宁或对两制台湾方案擘划新论述

新任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排名第四,是党内主要的笔杆子与智囊,曾辅佐三任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共指导思想和理念。

因此,不少分析认为,他担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将为“两制台湾方案”擘划新的论述。

王沪宁3月9日參加人大台湾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官方就对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张,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大陆进一步掌握了实现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

他并重申,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坚定不移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促进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团结台湾同胞携手致力民族复兴等。

据《星岛日报》报道,王沪宁前一天接见港澳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到,外国有人抹黑“一国两制”,因此要求政协做好思想引导,向国内外说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知道“一国两制”是好制度。

报道引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分析,王沪宁的说法也是要引导台湾,共同探索“两制”方案。

田飞龙指出,“一国两制”本身就是因台湾问题提出的,在港澳先行、先试,所以在港澳平台上,能有效说出“一国两制”完整故事,算是让台湾社会,理解“两制台湾方案”,最具影响力的方法。

国台办旗下的中国台湾网,在两会期间也访问了台湾人大代表陈云英,关于协商“两制台湾方案”的课题。她的丈夫是1979年从台湾金门投奔大陆的经济学家林毅夫。

陈云英说,大陆要充分理解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疑虑,耐心解释。她并鼓励通过开展“闲聊式”的协商,让台湾民众放宽心态、放下包袱、放弃疑虑,在充分了解“一国两制”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期望。

政大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指出,当台湾民众觉得两岸之间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增加时,会希望用交流来缓和。但民主协商是大陆推动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手段,具有高度政治意涵,若北京将交流视为民主协商的一环,台湾政府也将交流扣上民主协商的帽子,往后两岸交流可能出现大问题。

因此,王信贤呼吁,两岸政府都不应该透过交流攫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学者:应先消除两岸学术交流疑虑

政大国关中心主任寇健文认为,大陆将今年定位为两岸“交流年”,希望和平发展,不代表放弃“硬的一手”,诸如中华文化、和平发展的软性诉求,会被军机扰台干扰,“这对中共的对台政策是一大挑战”。

寇健文也提到,大陆试图恢复两岸民间交流,就应该思考如何提供台湾民众赴陆交流的安全保障。

他指出,早在2018年、2019年左右,就发生过不少台湾学者获大陆官方邀请,赴陆后却被大陆国安人员关切,甚至被留置。这造成学者对交流产生很大疑虑。

寇健文也反问,大陆要的交流是单向还是双向?单向交流是台湾过去,双向是大陆也过来,但目前看来都是要台湾学者赴陆,大陆学者几乎没有计划赴台。

  台湾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林宗弘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提到,陆方在邀请台湾学界交流时,往往只邀请特定立场的学者,反而会使得彼此观察对方社会趋势时有所偏误。

寇健文认为,两岸学术交流要有讨论空间,现在大陆官方管制越来越严格,大陆学者与台湾学者互动会有疑虑,如果要让两岸交流正常进行,这些疑虑不能存在。

他说:“这些是大陆的问题,大陆要思考如何让两岸学者在交流沟通时是开放、轻松的,没有政治顾虑的。”

反外部干涉仍是大陆对台重点

就在两会期间,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3月8日向媒体确认,他计划于今年内在美国和台湾蔡英文会面。分析认为,虽然这样的安排虽是有意缓和麦卡锡直接访台造成的冲击,但北京仍很可能有强烈反应。

关于美国因素对台海情势的影响,新任中国外长秦刚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美方不得干涉。他还说,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

秦刚并指,台湾问题之所以产生,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之所以同美国谈台湾问题,是要求美方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如果美方真的希望台海风平浪静,就应该停止“以台制华”,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本源本义,恪守对中国作出的政治承诺,明确反对和制止台独。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登及在政大国关中心座谈会上分析,中美对抗态势是未来10年国际政治的第一变数;美国内政僵局也使得“抗中”成为两党竞逐的唯一共识,令美国打台湾牌的动机加强。

他回答本报提问时进一步分析,北京与台北停止交流多年,现在要重新恢复,彼此之间有很多不对称的期待,也存在相当多疑虑。因此在短期内,美台政治互动动能,会大于北京企图恢复两岸交流的动能,特别是美台互动位阶的提升,将会成为台海区域情势的主要变数。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