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台湾进口产品课征20%关税星期四(8月7日)正式施行,但除了关税数字外,各界对台美这几个月究竟谈了什么?台湾付出什么代价?开放了什么市场?完全一无所知。
关税正式生效前这四个月10%的关税,已经让台湾一些中小企业或减少接单,或处于停工状态;20%关税上路,企业更哀鸿遍野,直言“没有订单等死,有订单找死”。
台美关税谈判期间,在野的国民党、民众党、企业界和劳工团体多次呼吁官方说明政府谈判原则及底线,在野党表明愿“扮黑脸”作政府对美谈判的后盾,但官方始终讳莫若深。
美国7月31日公布台湾关税20%,台湾赖清德以最终总结会议尚未进行为由,称20%是“暂时性关税”,待后续达成协议,政府再向立法院及社会大众说明。但直至20%关税生效,谈判内容依然成谜。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指出,前蔡英文和此次负责谈判的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过去都主张“国家对外贸易谈判从开启、过程到协议审议,国会都应参与”,赖政府不应以“保密协议”为由搞“黑箱”。在野党对保密协议之说高度存疑。
2013年国民党马英九政府与中国大陆签订《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原本送至立法院备查即可,但马政府同意改为审查,朝野立委也安排多场公听会,唯当时的国民党立委张庆忠最后强行表决通过,被民进党批评“黑箱”作业,引发太阳花学运。
民进党立委沈伯洋星期四召开“台美对等贸易谈判相关文件及资讯处理协议”秘密会议,竟规定立委只能看,不能质询,朝野争吵不休。事实上,立法院的秘密会议只要不提及机密内容,几乎都可以公开质询,故国民党立委徐巧芯指责民进党“反黑箱反到自己变黑箱”。
绿营的政论节目则从关税降幅的角度为赖政府辩护,指台湾关税从32%大幅调降为20%,相较日本付出5500亿美元才从25%调降至15%,台湾更胜一筹。他们指责在野党在谈判过程要掀底牌给别人看,是故意添乱。
曾在民进党政府担任行政院副院长的施俊吉强调,在适当时机公开谈判状况,是谈判策略与谈判技术的运用。他也质疑关税从32%降到20%,台湾让步了什么? “要取得15%,还得贡上什么?政府在坚持什么?让我们一起帮忙谈判好吗? ”
财经智库和学者专家早就提醒,很多高科技是有转嫁能力,但20%关税对毛利率低又无能力转移的传统产业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与台湾有竞争关系的日韩关税15%,比台湾低5%,有些产业还得面对中国大陆倾销的夹击,政府要非常注意。
《联合报》引述台湾经济部内参报告,指工具机、模具、塑胶制品、电子材料四个产业,在美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但日本关税15%,加上日币持续贬值,不利台湾竞争;资讯硬体产业八成是中小企业,受影响最大,产值会减少1400亿元。
彭博社也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进口半导体课征100%关税,台积电部分产品虽可获得豁免,但整体晶片出口受限,台湾对美出口恐骤减34%,会拖累地区生产总值(GDP)1%,若无豁免下,冲击恐扩大至2.5%。
台湾专家更提醒,若台湾供应链厂商为规避高关税赴美设厂,台湾本地半导体生产比重下滑,更不利台湾经济成长与就业。
赖政府原先乐观以为,台积电赴美投资1650亿美元,并增加对美天然气采购等,可在关税谈判取得不错成果;如今看来特朗普胃口超过预期,让赖政府进退维谷。
从各国谈判过程来看,特朗普为了重振美国经济,让制造业回流,摆明想要低关税就得开放市场和加大投资。曾夸下海口称“有把握台湾税率会优于日韩”的经济部长郭智辉,本月初一度试探中小企业“愿意让什么?”并提及对美投资4000亿美元换取更低关税的可能性,显然4000亿美元传闻恐非空穴来风。
日本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约占日本GDP的13.4%;但台湾若要投资4000亿美元,占GDP比重近50%,必然会引发社会强烈反弹。
无论赖政府先前对美国作了什么承诺,高关税已对台湾造成伤害。赖政府唯有开诚布公,寻求在野党和各界的谅解与协助,方能团结一致对外,而非让美国予取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