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星期二(9月2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举行会谈时说,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树立永久睦邻友好关系;双方要以大项目引领合作,促进深层次利益融合。普京呼应称,俄中关系体现高度战略性,“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战中施压中国、为促俄乌和平施压俄罗斯,中俄双方在会谈中展现高度战略一致。
根据中俄官媒发布的信息,中俄领导人虽只字未提美国,却多处指向联手抗美。领导人说,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旨在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暗批美国单边霸权;普京呼应支持,并称这项倡议“非常及时和必要”。
普京8月31日抵达中国开启四天访问,头两天在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接着到北京出席双方、多边会谈,星期三(9月3日)出席抗日战争阅兵式。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 ,普京与领导人星期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 普京以“亲爱的朋友”称呼领导人,接着还前往领导人位于中南海的府邸以茶叙形式进行小范围会谈,并共进午餐。 路透社报道,领导人以“老朋友”称呼普京。
新华社报道,领导人在双边会谈中说,中俄树立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典范;双方要打造标杆合作项目,促进深层次利益融合。
领导人今年5月到莫斯科市中心红场参加“胜利日阅兵”。他说,中俄两国元首相互出席对方国家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庆典,展示“捍卫正确二战史观的坚定决心”。
他也称,中俄都强调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和多边主义,要继续在联合国、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加强协作。
俄媒报道,普京在会谈中说,俄中双方密切沟通,体现两国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战略性质。
他说,战斗友谊、互信、互助以及坚定维护共同利益的记忆,构成新时代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如果说那时我们一直在一起,那么现在我们也会继续在一起。”
台湾政治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副教授魏百谷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9月3日的阅兵,堪称中俄为首的陆权国家大集结,展现对欧美海权国家的抗衡。
他认为,领导人在前一天与普京再次强调中俄关系以及捍卫多边主义等,除了意在凸显两国关系不受挑拨,更要彰显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有明显差异。
中国外交部同天宣布,9月15日起对俄公民试行免签政策。中俄也签署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所涉领域包括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检验检疫、卫生、科研、教育和媒体等。
能源是中俄重点合作领域,俄罗斯自侵略乌克兰后,受美国和西方制裁,中国向俄大量采购能源,被西方视为向俄提供经济命脉。
俄媒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勒星期二宣布,俄中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这个俄罗斯经蒙古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项目延宕多时,年输送能力达500亿立方米。
彭博社分析,面对西方制裁,俄中达成能源合作协议是普京的外交胜利。不过,中国尚未确认协议细节。
中俄蒙三国星期二也在北京举行三国元首会晤。领导人提出,中俄蒙三方把“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积极推动联通三国的跨境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把“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扩大本币结算规模。
魏百谷指出,“西伯利亚力量-2”的相关讨论其实从2015年就已开始。对北京而言,要应对美国的经济围堵,自然须要强化与俄国、蒙古的合作;但北京也一直对价格过高以及途经第三国(蒙古)存有疑虑,很可能是这次只签署备忘录,而非更具体合作协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