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杠杆交易创新高引泡沫担忧

中国股市持续上扬之际,投资者正加大杠杆下注,追逐股市行情,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连续上涨,并创下历史新高。 

融资融券是投资者向券商借钱买股或借股卖出的方式,简称“两融”。随着中国股市不断走高,两融交易加速攀升,星期一(9月1日)),突破2015年的高点。

这一趋势引发市场出现泡沫的担忧,不少投资者担心2015年因两融与场外配资过度膨胀、监管收紧后股市急跌的局面重演。

不过,据彭博社数据,目前两融交易余额仅占中国股票流通市值的2.3%,远低于10年前4.7%的峰值。

法国东方汇理财富管理(Indosuez)亚洲首席策略师陈达德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两融交易与10年前相比还有距离。他认为:“暂时不必担心泡沫和市场过热,市场估值整体合理,且有上升空间。”

沪指8月25日冲上3883.56点,刷新10年新高后波动回调,星期二(9月2日)跌0.45%至3858.13点,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双双下跌逾2%。

过去一年沪指累计上涨超37%,技术上进入牛市。但有观点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此轮上涨主要受资产荒影响,居民存款搬家入市,因而牛市缺乏坚实基础。

多家券商提出反驳,指机构是目前资金主力,市场押注的是企业盈利能力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提升,并强调居民存款入市往往是结果而非原因。

莲华资管首席投资官洪灏星期一在公众号发文分析,当前牛市驱动力来自高层政策的转向和“反内卷”行动。

他认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举起了基建大旗,为下半年增长托底,短期内扭转了通缩预期;而持续推进的“反内卷”行动,意味着决策层希望通过长期投资打破通缩压力。洪灏指出,反内卷政策的重要性尚未被市场充分消化,预判沪指可能冲上4200点。

东吴证券研报也提到,短期内,上涨的内部动力来自反内卷加需求刺激的政策带来的改善盈利预期;外部则是美元下跌,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同时,散户信心刚刚开始回升。彭博社称,沪深股票ETF上周净流入87亿元,结束了连续九周的资金外流,显示在九三阅兵前夕信心回暖。

海外投资者也在逐步回流,瑞银向媒体透露,6月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规模突破3万亿元,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7.4%;来自美国、中东地区的海外投资者较往年显著增加。

陈达德说,尽管不少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在美股估值偏高、中企股票估值相对合理、企业基本面稳健且创新力突出的背景下,他所在机构依然维持对中国股票的“增持”评级。

彭博评论则提醒,让外资真正回流,北京还需把握牛市节奏,并且要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确保科技发展雄心不会以牺牲企业盈利为代价。

中金公司研报也提醒,7月宏观数据走弱,若缺乏政策配合,基本面疲弱恐再度反噬市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