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股市沙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走出广东路的地下通道,38摄氏度的暑气和股民的喧哗一齐扑面而来——有人围成一团高声议论,也有人对着电脑,聚精会神听“大师”分析K线。不足两百平米的路口,被股民围得水泄不通。

这是上证指数冲上3800点后的第一个星期六(8月23日),上海“股市沙龙”的火热现场。

宽不及10米的广东路,每到周末便聚集上百位股民。(黎康摄)

资深上海股民冯宝富坐在树荫下打开电脑,正为围拢过来的股民答疑解惑。他身旁一块黄色纸板上写着他的“信心宣言”:“这次上涨已具备一定条件和地位,让全世界的资金不断涌向中国股市……向5178.19点进军!”

纸板上还写着另一句话:再次出现的牛市行情,让他时隔九年重返这个“风水宝地”。

靠近上海市人民广场的广东路,虽是一条宽不及10米的小马路,却素有“上海民间金融中心”之称。

早在上世纪90年代A股正式开市前,上海首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便坐落在广东路。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上海股民就在这里自发组织“股市沙龙”,交流心得、互通有无。这种民间聚会形式一办就是30多年,如今每个周末都在广东路上演。

广东路最近一次爆火,是去年10月。当时一位名叫“爱在深秋”的上海爷叔,在沪指跌破2700点后,站在街头预测了去年9月的牛市。视频被围观民众发到网上,让这位爷叔迅速“出圈”。不过,那轮牛市并未持久,仅冲至3500点附近便陷入震荡,直到这一次再创新高。

相比去年初秋的微寒与从熊转牛的谨慎试探,星期六的广东路上,躁动的人心早盖过了气温。

向冯宝富咨询个股的,多是他认识的老面孔。他熟练地敲出股票代码,几秒内便给出“抛”还是“留”的判断。见《联合早报》记者这张生面孔,他递上一张印有电话号码的名片:“2000块一年,不知道买什么我教你啊……”

记者略显迟疑地接过,他又补了一句:“你先交1000,赚钱了再把剩下的1000打给我……很简单的事,我又不是骗子。”

在广东路上,像他这样热衷“传道授业”的爷叔不止一位。一位鬓角斑白、头戴棒球帽的股民主动上前,掏出手机,熟练登录炒股软件,亮出累计收益911%、账户余额近180万的“战绩”。

围观者很快聚拢过来,他自豪地说:“在广东路,我还没见谁收益率比我高……跟着我买,明年带你翻倍!”

另一位年纪稍轻的股民宋先生,则属于“理论派”,他邀请记者坐下细谈。在马路牙子坐下后,他打开炒股软件,现场上讲起了半小时的“K线理论课”。

宋先生炒股20年,本金从4万炒到67万。他语气笃定地说,他的理论与牛市熊市无关,不看经济大环境,也不看宏观政策,“只要看准K线就包赚”。他说完不忘补充:广东路上,真正会看的没几个。”

当然,广东路上也不乏“失意者”。有30年股龄的退休教师李泽君(化名)语气激愤地说,别看这一波牛市很多人解套,“我们这一辈老股民,大多数直到最后一口气都解套不了!”

李泽君从中国股市的起源说起,滔滔不绝30分钟,论述中国股市是“万恶之源”,最后奉上对年轻人的忠告。

“你进入一片草地,先看看情况如何。怎么那么多人进去,出来的没几个?再一看,那么多人胳膊也没有了,大腿也没有了,有的脖子也没有了……中国股市,可不是割肉这么简单。”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