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今年关键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下星期天(8月31日)于天津登场,20多国领导人将出席,包括印度总理莫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
受访学者指出,中俄印领导人互动将是焦点之一,不排除将举行三边会晤;更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领袖参会,也体现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
中国外交部星期五(8月22日)宣布,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和20多名外国领导人与10名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8月31日至9月1日的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
除了莫迪和普京之外,应邀出席的外国领导人也包括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等10名成员国领导人,以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柬埔寨首相洪马内等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领导人。
出席者也包括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越南总理范明政和老挝国家主席通伦这四名东南亚国家领袖,他们相信是以主席国客人身份参加峰会。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彬在媒体吹风会上形容,今年的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峰会;峰会将围绕践行多边主义和维护地区安全等议题进行交流。
刘彬在阐述上合峰会的作用时说,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旧思维在当今世界仍有市场,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国家希望加强同上合组织的对话合作”。
2001年成立的上合组织旨在推动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近年来扩容吸纳更多非西方和非自由民主体制国家,成员之间持续深化安全与经贸合作,被一些观察人士视为试图抗衡西方主导集团的多边平台。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俄印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将是本届峰会的看点之一,不排除三方举行三边会晤。
在美国持续施压的背景下,中俄印近来有相互靠拢的迹象。中国外长王毅本周刚访问印度,推动中印关系回暖;印度外长苏杰生本周则出访俄罗斯,深化印俄经贸往来。
林民旺认为,印度在美国加征关税的压力下,尤其需要外交杠杆,有较强的动机推动三方会晤。不过,印度整体上仍倾向与美国保持紧密关系,如果真有三方会晤,印度预料会以较低调方式处理。
除了中俄印互动外,林民旺指出,今年峰会的另一亮点在于,南亚和东南亚多国将参会,许多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派出出席。
中国上一次主办上合峰会是2018年的青岛峰会,当时并没有公布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出席。2019年至2024年由其他上合成员国主办的峰会,也没有公布个别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参会。
林民旺认为,更多南亚和东亚国家的参与,体现中国对这次峰会以及周边外交的重视,也反映参会国家更强的参与意愿,可视为对上合峰会以及中国的支持。其中一些领导人预计在峰会后赴北京,出席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课程助理教授骆明辉受访时指出,上合峰会结束后紧接着举行大阅兵,原本计划出席大阅兵的外国领导人更有理由顺道参加峰会,“与其说是峰会本身的吸引力,这更多体现出中国的号召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