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企业“六小龙”起飞之地、浙江省杭州市将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
据澎湃新闻报道,杭州市教育局星期五(8月22日)举行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宣布从新学期开始,在中小学各个学段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
会上发布了《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简称《纲要》)和《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两份文件,作为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养人工智能未来人才的“路线图”。
根据《纲要》,学校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种课程实施形式,可通过主题项目周等方式开展集中性授课,也可以利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与信息科技、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设计开展课程。
学校也可以融合校本课程开展人工智能主题项目,为有深入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人工智能进阶知识与实践机会,也可以结合课后服务时段安排基础的人工智能学习活动。
对于不同阶段,《纲要》对学习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给出建议。小学第一阶段(1~2年级),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校园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能与人工智能设备进行简单互动,知道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人工智能,在智能设备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规范和道德,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第二阶段(3~4年级),能根据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情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恰当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源,设计、创作简单作品等。
第三阶段(5~6年级),能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了解决策树与神经网络等模型的基本结构,知道推理、暴力搜索等算法的基本原理等。
初中阶段的学习,则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亲历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到模型推理的全流程,体验用人工智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能批判性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并能在跨学科项目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高中阶段,通过项目驱动实践,学生将学习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开发智能体,提升将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