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星期五(8月22日)针对武汉大学性骚扰案再度发文透露,相关当事方意见分歧大谈不拢,因此官方一直出不了通报。胡锡进认为,媒体应当介入,把各方分歧向公众讲清楚,以免产生故意阻扰事件处理,或瞒而不报的误解。
胡锡进在文章中说,武大图书馆事件直到现在没有明确结果,这让舆论失望。他侧面了解得知,相关当事方意见分歧很大,谈不拢,所以官方一直出不了通报。
他说,事情有相当的复杂性,他分析,法院裁定不能认定男生肖明滔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景媛的指控。从肖明滔一家的立场来说,会认为杨景媛的所作所为属于诬告,而武大当初的处分,据说导致肖明滔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所以肖明滔一家除了要求撤销当时的处分,应该还会要求武大和杨景媛都正式道歉,直至经济赔偿。
胡锡进分析,难点在于,法院不支持性骚扰的认定,从法律意义上说,并不意味着法院认定了杨景媛诬告。如果要指控杨景媛诬告,需要肖明滔另案起诉,指控她诬告诽谤。
胡锡进进一步分析说,由于已经有了法院判决,武大撤销对肖明滔的处分,应当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要让武大承担全部后果,并且经济赔偿,那就要看武大能不能在内部统一思想,以及对那样做的利弊权衡了。
他说,武大的具体涉事人(比如辅导员等)可能觉得,当时给肖明滔处分,依据了相关视频和肖明滔道歉书,还有当时肖明滔的认错态度,现在撤销处分没问题,但这与让他们承担后果是两回事。
胡锡进说,无论最终的善后处理是什么样的,都会引起部分人的激烈反对。由于网上的性别对立在一定程度上掺和进了此案,更增加了此案处理难度。但就这么拖下去,只会成为烂尾的标志,被舆论反反复复拿出来消费,评头品足,表达情绪,其负效果只会更多。
胡锡进认为,以法院判决为基础的最终结论一定要出来,而在这之前,主流媒体应当介入,把善后搁浅的真实情况告诉公众。信息的长时间空缺,对公众来说,比一个有争议的结论更不可接受。
武汉大学两年前的一起图书馆性骚扰案,在法院宣判涉事男生不构成性骚扰后,7月底引爆持续数日批判女生“诬告”的汹涌舆情。校方8月1日回应称正对男生所受处分和女生被举报学术不端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复核。
武大校长张平文7月31日受询时称,学校正在处理中。至于何时会公布处理结果,张平文则说,还要等上级的安排,被中国官媒新华社不点名批评,指“等上级通知”“听领导安排”是“向上甩锅”,损害中共和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