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0年来首次收缩,远低于分析师预期,但更广义信贷增速改善,显示央行短期内无迫切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星期三(8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而前六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按此计算,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这是自2005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收缩,也是自1999年12月以来最大单月降幅。
此外,7月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6月则增加5976亿元,显示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未见好转。
路透社报道指出,尽管7月贷款通常在6月大幅增长后回落,但此次数据低于最悲观预期,反映出在北京努力与华盛顿进行贸易谈判之际,民间部门需求疲弱。
不过,广义信贷指标增速改善,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28万亿元,按年增长11.8%。
路透社引述澳新银行集团高级策略师邢兆鹏称,7月信贷数据较弱,但货币供应增速超预期,反映出去年低基数和债务化解的影响。目前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短期内不太可能降息。从流动性需求来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能推迟,结构性货币政策仍是主要宽松工具。”
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星期三报道称,单月贷款读数通常不足以准确反映经济活跃程度,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时无需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更不宜过度炒作单月信贷增量读数波动。
文章指出,总体来看,在当前决策层多次提到“破除内卷式竞争”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也必须看到,挖掘有效信贷需求是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的保障。
文章也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传统信贷需求在减少,新动能领域信贷需求在增加,金融机构未来需要适应形势变化,加快转变经营思路,进一步下沉客户,在细分市场中挖掘有效信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