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前行60载 并肩迈进未来路

“前进吧,新加坡!”(Majulah Singapura) ——国歌中这句振奋人心的号召,几十年来一直是国家精神的象征,继2015年之后,今年它再度成为新加坡国庆庆典的主题。

与10年前SG50的盛大场面相比,今年的庆典显得更内敛,也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沉思。有人或许会质疑,这次重用同个主题,是否显得创意匮乏;但在SG60这个意义非凡的节点上,这句深植国人心中的号召,或许正是对当下最贴切也最深刻的回应。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星期六(8月9日)抵达政府大厦前大草场,向热情的观众挥手致意。这是他第二次以总理身份出席国庆庆典。(张俊杰摄)

过去10年,世界风云变幻。全球化曾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如今却频频遭遇逆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颠覆各领域的运作模式;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也受动摇。

身处正在重塑的世界格局中,新加坡迎来的不只是挑战,更是继续前行的契机。这个小红点,要如何延续过去60年的节奏,继续向前迈进?今年贯穿国庆庆典的几支短片,透过回望几位新加坡人的真实经历,也许为我们提供启示。

真实英雄故事 传承坚毅精神

1948年,跳高选手瓦尔伯格(Lloyd Valberg)在自制跳高架上反复训练,屡败屡战,只为实现代表新加坡征战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梦想;1960年代,贩卖旧货的阿都拉尽管不被看好,依然节衣缩食,将责任感和坚毅精神传承下一代。

这些故事的共同之处在于,胜算渺茫时,他们选择继续尝试;不被理解时,他们选择继续坚持。他们并非孤军作战,而是在家人和社区的支持下,凭着韧性和决心挺过难关,并将奋斗的轨迹,化作激励下一代的力量。

瓦尔伯格成为首位代表新加坡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启发后来者追梦;2016年为新加坡夺得首枚奥运金牌的约瑟林,就是他的外甥孙。阿都拉的孙女则以社会企业推动旧衣重生,承接爷爷的环保理念。

今年的国庆庆典,不只是为我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也是真诚致敬一代代建设国家的人。 在新加坡迈入60周年之际,我们既缅怀过去,也展望新篇章。团结、韧性与凝聚力,将继续助我们走得更远。最精彩的旅程还在前方。一起向前——前进吧,新加坡!——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尚达曼总统在脸书发贴文形容,今年国庆庆典上的表演者和真实故事,都是人们“身边的英雄”。他强调,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成为英雄,共同书写新加坡的故事。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这个时代的新加坡人集体面对的一大挑战。正如短片提醒,前进,不总是轰轰烈烈的壮举,更多时候是日常中的一份坚持,一次选择。国家的方向不只靠宏大的政策和规划,更有赖无数平凡人的承担和付出。

团结不是一时姿态 而是持久练习

今年国庆庆典再于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举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舞台从草场延伸至整个滨海湾,参与人数也从2万7000人大幅增加至约23万,让更多没能成功索票的公众也能近距离感受庆典氛围。

37岁的许胜伟今年有幸获得国庆预演门票,隔一周也和家人在滨海湾一带观赏场外表演。

他说:“扩大的舞台让更多人,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都能感受国庆庆典的魅力。国庆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盛会,而是全国上下都能参与、共鸣的时刻。”

让更多人参与其盛的用心,也体现在其他细节上。例如,大草场的屏幕上新增同步手语翻译,让听障者也能实时“聆听”庆典内容。这份细腻的包容,不喧哗,却温暖,体现社会的进步,源于对多元需求的尊重与回应。

今年国庆庆典主办方特别设计“心愿牌”,让观众写下对新加坡和自己的期许,并在现场高举展示。一名观众写下:“繁荣、安康。前进吧!新加坡”。(陈斌勤摄)

国家要向前,离不开集体的力量,但也不能忽视个体的声音与梦想。今年,主办方特别设计“心愿牌”,让现场观众写下他们对新加坡和自身的期许,国家与个人的未来在牌子高高举起的那一刻紧密相连。

60年的风雨见证,团结不是一时的姿态,而是持久的练习——去包容、理解、接纳彼此的不同。前进不只是口号,而是一步步踏实走出的方向。

庆典落幕前,熟悉的旋律响起,《前进吧,新加坡!》在璀璨烟花映照的夜空中奏响。这个版本的旋律朴实、坚定,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有人轻声跟唱,有人高声吟唱;有人神情专注,有人红了眼眶。

Majulah Singapura!这句激荡人心的号召,在心头和耳边经久回响。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