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3纳米手机晶片开始量产  分析:手机产量难撑起需求

因一场车祸陷入困境的中国科技公司小米,星期二(5月20日)高调宣布,该公司自行设计的3纳米手机晶片已开始大量生产。这意味着小米在美国晶片管制下获得代工,成为全球第四家可自行设计3纳米手机晶片的科技企业。

受访分析师指出,小米的这项宣布对于中国半导体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但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小米高端手机的产量难以撑起对这种晶片的需求,从投资效益来看并不划算。

经过多轮预热后,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星期二上午发微博正式宣布,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3纳米旗舰晶片玄戒O1,已开始大规模量产。搭载该晶片的小米高端手机和平板电脑,将在星期四(22日)发布。

在发布上述消息前一天(19日),雷军还发长文回顾了小米11年的系统级晶片(System on Chip,简称SoC)研发之旅。他说,小米一直有一颗“晶片梦”,因为要成为一家伟大的硬核科技公司,“晶片是必须攀登的高峰,也是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

雷军也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小米四年多在玄戒项目的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135亿元,今年预计还将投入超60亿元。

SoC将多个关键部件集成到一块晶片上,是一部手机的核心。在小米之前,仅美国苹果、高通和台湾联发科技推出过3纳米SoC。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去年第四季,联发科技、苹果、高通的SoC市场份额分别为34%、23%、21%。

分析:小米研发晶片不符合产业逻辑

台湾资深半导体产业顾问陈子昂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衡量手机晶片通常会从PPA三个维度来看:performance效能高低,power是否省电,以及area面积大小。

陈子昂说,判断效能高低的指标是晶体管数量,目前联发科技和高通的数量已超过1000亿颗;而根据小米披露的信息,玄戒O1的晶体管数量为190亿个,与前两者仍有差距。

从需求端来看,陈子昂分析,今年第一季,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30万台,但联发科技、高通的销量动辄几亿颗。“即便小米一年卖出5000台手机,也难以撑起对晶片的需求……从投资效益的角度,这笔投资根本得不偿失。”

中国半导体咨询机构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受访时也指出,越高端的晶片研发费用越高,成本越大,风险越高。但目前小米高端手机的量,很难撑起这种晶片,“其实还是不太符合产业逻辑的”。

顾文军说,一代产品就算成了,还要看后续迭代,没有三五代持续迭代,还不算真正在这个领域立足。“但不管怎样,小米这是开了个好头”。

中国大陆目前还没有3纳米产能,而美国自2022年起,便开始限制中国企业获得3纳米及以下制程晶片的设计能力。小米宣布3纳米晶片量产后,业界普遍猜测小米是在大陆以外地区代工。

陈子昂分析,目前小米开始量产3纳米晶片,相信会引起美国商务部警觉,但是否采取行动,则要看小米的产品是真的民用,以及会否用在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国防、军事等领域。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