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禹:“碳中和”会不会开倒车

时间:2022-10-01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董禹

在很长一段时间,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先锋,在迈向碳中和的路上更是全世界标杆,引领全球经济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但俄乌战争导致能源短缺问题严重,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欧洲各国还能否信守承诺,达成自身的碳中和目标?如果各国政府放弃能源转型,未来各项气候变化协议还能否顺利推行?好不容易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致的同步绿色发展前景,会否因此再度蒙上阴影?

令人遗憾的是,2022年8月22日丹麦哥本哈根市长宣布,因某环保企业达不到政府碳捕捉方面的资助标准,无法按既定计划滤掉垃圾焚烧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不放弃2025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哥本哈根会彻底“躺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确实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实现的。

无独有偶,截至8月底,德国放弃了在2038年之前逐步淘汰燃煤发电的计划,相继启动两家煤电厂,未来几周重启数字还将持续扩大。邻国荷兰也紧随其后,除了恢复煤电使用外,还宣布取消对化石燃料发电站的全部限制。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法国具有发达的核工业,并已将欧洲最大核电企业全面国有化,因此在应对此次能源危机中,多少显得有些底气。尽管如此,冬天供暖所需的天然气,却是绕不过去的民生问题。据报道,法国也已开始储备煤炭作为过冬的备用燃料。

自身难保的欧洲似乎也没能力再去展现以身作则的魄力。9月5日在荷兰鹿特丹原定召开的一场针对非洲气候援助的峰会,本应借此机会伸出援手、兑现承诺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却选择集体缺席。“长途跋涉”出席会议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对此加以指责,称发达国家应为全球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负责。这场“闹剧”不禁让人唏嘘,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减缓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呼吁,在眼前利益受到威胁时,是否有真正实际的意义。

目前横在实现碳中和路上的阻碍,除了上文提到的碳储存和碳捕捉等末端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短期来看,面对能源短缺的窘境,欧洲国家选择增加煤炭和煤电供应作为替代,不得不开历史倒车,实属无奈。虽然欧洲国家已在向中东产油产气的国家寻求帮助,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但因本身不具备讨价还价的筹码,最后也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从长远来看,此次能源危机充分暴露欧洲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尴尬现状,这或许可以加速中长期能源结构的改变和优化,突出低碳、清洁以及自给自足。

回顾过去若干年,极端天气频现,气候相关风险在今年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大挑战,因此无论政治和经济等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并迅速行动,通过在未来三四十年内实现净零排放,有效遏制气候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当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实现碳中和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同于处理其他挑战和风险,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目前还没有成熟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无法对何时能拥有何种技术,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机遇和挑战并存。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根据未来需求,坚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改变会带来阵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个人生活习惯,未来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改变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令生产和消费出现暂时性“错配”。但只有放下眼前利益和分歧,以维护全人类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才不会放慢改变过程,不会拖碳中和的后腿。

作者是中国北京公关公司高级战略顾问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