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香港新政府上任满月 新政成绩仍待见

时间:2022-08-01 10: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社论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的新一届管治团队上任已经一个月,这个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日前他就今年10月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展开公众咨询,并在宣传影片重申他和他的团队将会“为香港开新篇”、“能做事,做到事”、“以结果为目标,做实事”,“为市民谋幸福”。公众从李家超决定参选以来就频繁听到这些字句,而且一直无间断地重复到当选和上任后的今天。既然李家超同时自诩不是一位“口号式”的行政长官,那么他就应该尽快拿出具体成绩展现给社会和市民,用实事本身而非“做实事”的口号来扭转社会观感。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届五年任期政府的管治大计理所也是始自它上任第一个月。回看过往两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在上任首月前后就得处理他自己和属下发展局局长麦齐光的丑闻,结果既影响到政府重组架构方案无法获得议会通过,亦埋下伏线令他日后任内不断被人重提旧事,严重打击政府管治威信。林郑月娥则是透过启动教育新资源拨款与改动梁振英遗留政策等方法成功搏取一时掌声,无奈接着相继发生法院裁定民主派议员宣誓无效而失去资格、广深港高铁站“一地两检”方案公布等事,她的“蜜月期”亦因此戛然而止,未能将良好的开局气氛延续下去。

上任首月难见突飞猛进

当然,新一届的政府毕竟上任甫一个月而已,我们不会苛求它能立刻带来什么重大转变,可是在各个关键议题上,社会又真的没看见任何明显进展,甚至反过来出现了一些恶化迹象。就拿防控冠病疫情来说,月初每天香港本地感染个案约为2,000宗左右,及至近日已经上升至超过4,000宗。尽管这个数字增加速度未如早前一些官员、专家预计两星期“翻一番”那样的快,但本地疫情正持续扩散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官方连番表示防疫策略不会“躺平”、不会“共存”,市民恐怕都只会产生相反的感觉。

再如土地房屋问题,新一届政府在这方面本身就欠缺“新人事”,这一个月来暂时似乎亦看不到“新作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重提他2013年倡议过的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选项,副司长黄伟纶再三将五年前发展局局长任内负责的精简程序工作当成新猷推销,房屋局局长何永贤继续宣传港府2017年称要“以公营项目先行先试”的“组装合成”建筑法。还有2020年推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明明旨在加快释放土地发展潜力,结果申请项目至今寥寥无几并且全未完成审批,当时作为常任秘书长的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在4月说希望今年开展后续程序,到上月却改口争取部分项目年内提交行政会议。

就连港府这两年内派发过好几次的电子消费券,今届政府执行下一阶段时也出了乱子。为了回应社会关于永久离港者不应获得有关福利的诉求,官方决定即将派发的本年第二阶段消费券排除此等人士。岂料由于各个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间没有互通储存资料,导致官员连个别市民实际在港与否都未能清楚判断,于是他们只能“一刀切”地使用曾经声明“永久性地离开香港”提早领取强积金或职业退休计划下供款作为基准,未顾及到“回流”或强积金账户长期不活跃等特殊情况,平白使得不少市民无故被取消领取下期消费券资格,需要为此处理申请覆检事项。

游辞巧饰无助良政善治

政府管治进程没有可能一帆风顺,可是负责任的管治者不能用花言巧语来拖延工作或掩饰错误,因为这样做只会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譬如近日全球各处遭到极端天气侵害,包括香港在内各地政府虽然以往都有制订减低排放温室气体的目标和计划,但坐言起行积极节能减排者终究仅属少数,更多却是以经济不景气或者其他理由推卸责任。此外历年香港均有雇员在酷热天气下工作期间中暑以至猝死,早在十余年前就有立法会议员及职工会团体呼吁,应该立法加强相关保障和将中暑纳入为法定职业病,不过直到今天官员仍用跟当年类似的藉口拒绝相关建议。

另外一个管治者砌词推托造成深远影响的例子,要数美国官方过去一年对当地经济的说法。去年很长一段时间,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联邦储备局委员会主席鲍威尔都有描述通货膨胀属“暂时性”或将“见顶”,然而随着实际通胀走势愈发严重,数字连续多月高于市场预期和创下逾四十年新高,最终两人都不得不承认自己误判情况,并且放弃有关说法。尽管如此,他们好像还没真正汲取教训,联储局近日再次大幅加息后,两人又表示美国经济仍然能够“软着陆”云云,试图说服市场相信衰退可以避免,而不是谋划更坚实的政策措施解决问题。

有了前述这些离我们不远的前车之鉴,身负权责的治港者应该认清不管说再多的好话,社会始终是会用实际管治成绩来评价他们。特区回归二十五年以来,没有任何一位行政长官不会声称自己“务实”,更无一敢称自己“口号式”或不“做实事”。只是想要证明自己真正“做实事”或否定“口号式”的批评,不是单靠说就能做出来的,而是需要透过行动才能做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一讲话”提出希望“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务实有为、不负人民”,“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忠实履行誓言,以实际行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讲的便是此种道理。

行动才能证明言行一致

除了坐言起行以外,管治者又得知道如何去选择正确的事来做,否则随时可能做了事却带来坏效果。上星期红磡体育馆演唱会发生了荧幕下坠意外,李家超随即发表声明向伤者致以慰问,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亦称会“严厉执法”,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更加表示将“追究到底”。官员回应迅速事件固然值得认可,但它同时反映机电工程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等政府部门以确认文书为主的做法未必足够预防类似事故发生。若只针对单次意外高调表态、深入调查,署方后续却不检视加强实地巡察,意义与效果恐怕都相当有限。

治理结果的好与坏,骗不过全体人民、社会以至国家领导人。李家超选择公布首份《施政报告》的日期为10月19日,刚好是距离他和管治团队上任的110天之后,这大概是想回应其参选政纲里说过的“在第六届政府上任百日内,为指定的工作定下目标,订立‘关键绩效指标’”与“提交初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的工作建议”等内容。现下评价新一届政府的总体表现无疑言之尚早,我们深切期盼到时他能拿出令人亮眼的《施政报告》、绩效指标与工作计划,用实事来证明管治团队真正在“做实事”,而不是停留在口头承诺“做实事”三字上。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