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算算北京冬奥的经济帐

时间:2022-02-12 11: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旺报》社评

在疫情打击下,东京奥运不仅延期举办,因而造成观光与门票收入损失惨重,次年勉强举办,还加重了本土疫情,导致民怨四起。北京冬奥在变种病毒及美国“外交抵制”干扰下终于顺利登场,让运动员尽情发挥为国争光。

冰雪产业助脱贫

最近20年,奥运会主办权从多达两位数城市争夺,到现在几乎乏人问津,重要原因就是主办国家出现巨额亏空。雅典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后,希腊、巴西两国的经济衰退有目共睹;俄罗斯冬奥会510亿美元的庞大开支更是令人瞠目;东京奥运对经济的拖累远大于日本政府预期的奥运红利,最终的开支也是申办时预算的两倍。北京冬奥在疫情下,同样失去门票收入,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观光业也错失不少红利。

但北京不仅只盯着门票、旅游这点收入,衡量奥运经济对主办国的影响,不能只看场馆建设、赛时营运和门票、赞助费、转播收入、品牌授权等帐面收支,因为奥运经济不仅涵盖至少4年以上的前奥运阶段、奥运比赛日,还包括圣火熄灭后的后奥运阶段。至少有以下几笔冬奥经济帐可以盘算:

首先,大陆冰雪产业藉冬奥契机获得快速发展。大陆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冰雪产业发展,《“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产业政策,为冰雪产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市场前景。

在政策推动下,大陆冰雪场地设施快速增长,到2021年初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冰雪赛事蓬勃发展,2018-2019赛季大陆冰雪赛事达75项,包括北京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20-2021雪季冰雪旅游人数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达3900亿元(人民币,下同);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大陆各地在建及拟建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园区及小镇接近20个。

冰雪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大陆利用冬奥将京津冀三省市连接起来,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从北京到崇礼和延庆的高铁,将这些贫困山区与北京连接起来,透过旅游和冰雪运动刺激那裡的经济发展。

全民投入拉动GDP

其次,科技冬奥成果显著。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科技元素让人宛若进入漫威世界,有大约37个项目的112项新技术成果运用于冬奥的医疗、气象、交通、转播等服务上,数位人民币已运用在40.3万个冬奥场景,全面通用于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消费等场所。有机构预测,强调碳中和的北京冬奥,从场馆建设节能技术到绿色环保材料应用,再到新能源车、智慧机器人等,将带动市场投资机遇。

另外,冬奥市场开发也有收获。企业赞助冬奥获得的品牌影响力仅是部分缩影,以卖到缺货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为例: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冬奥特许商品旗舰店单日销售额近300万元;“冰墩墩概念股”元隆雅图在大陆股市虎年第一个交易日即涨停;“冰墩墩”生产厂商晋江恆盛玩具公司为工人买机票提前复工。

大陆还藉助冬奥开啟了一场冰雪主题的影视流量盛宴。综艺《冬梦之约》、电视剧《冰雪之名》与《超越》,冰雪题材的影视剧、冬季运动真人秀,与奥运、冰雪运动相关的作品在大陆各大电视台及网路上热播,吸引更多民众关注并投入冰雪运动,形成风潮,这背后更是国家对推广全民运动、打造体育强国的远谋规划。

大陆“十四五规划”要投资10.6兆用于新基建,今年开年仅10天就有超过5000个重大基建项目开工,总投资额超过3兆,相较之下,奥运场馆的投资建设不过九牛一毛。冬奥场馆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机场、高铁、城市建设、5G、人工智慧等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基建,有助拉动大陆GDP和就业,说冬奥收支平衡还算是谦虚的。

大陆庞大消费市场刚刚起飞,与其唱衰北京冬奥,不如抓住大陆中产阶级兴起、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投资风向。

赞一下
(61)
58.7%
赞一下
(43)
41.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