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昕:写在晚报结束前

时间:2021-12-19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小生之言

翻《联合晚报》创刊号,一位署名“阿丹”的作者写了篇杂文《做媒·安慰失恋电脑会有这本能》,谈科技如何改变人们生活,“按此趋势,未婚者请电脑作媒,失恋者请电脑安慰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说不定,电脑还会抢掉不少补习老师和算命先生的饭碗呢!”

38年后回看,果有一语成谶之感。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包括阅读习惯;过几天《联合晚报》也要在平安夜熄灯,结束38年历史。

不知道是不是怀旧感作祟,翻创刊号,没有八卦风格,副刊连载倪匡小说,专栏笔阵还有古龙、三毛,新闻报道之间还镶嵌极短篇小说,读起来都会感十足。

这些年是什么改变了?是供应还是需求?

2011年加入报馆,我先在意外新闻组混了三年。没有采访经验,人手不足的《联合早报》,只能安排前辈带我几天,之后的日子,我就只能厚着脸皮粘着晚报同事,跟他们到处跑,以免“漏”新闻。

我们一起驻守命案现场,交换情报,彼此作伴。

其时晚报与《新明日报》竞争激烈,读者甚至热衷于对比两报细节,一则凶杀案,A报写“刺了几刀”,B报写“刺了三刀”,谁的细节多谁就是赢家。

回想起来,这些往事好玩之余,也须深深反思:新闻工作剥茧抽丝,到底要到什么程度?

当然,我也知道记者在江湖里,往往身不由己。当今网民热衷于肉搜,不也一样?或也是人性的某种再现。

2017年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成立,我也成了晚报供稿人。尤其2019年到体育组工作后,每天都在实践风格变化,试着给早报晚报写不同风格的赛前赛后评论。有时候就像角色扮演,在早报看好A队,到了晚报选在B队的立场。必须指出,这种尝试建基于体育新闻的开放性质。到东京采访奥运期间,早上给晚报写稿,下午(其实是任何比赛结束后)给早报网写即时新闻,隔几天的傍晚给社交媒体做直播,每晚再给早报写稿,每篇尽量有别,差不多搞得人格分裂。

新闻工作者当然也明白这是大势所趋,哪个做不到哪吒三头六臂,就会被媒体业所淘汰。

于是乎,当晚报确定要走入历史的时候,或有同事像我这样,除了感伤,也偷偷松了一口气——这或许才是深深的悲剧。

1983年报业大整合,《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合并为《联合早报》,同时《联合晚报》诞生。如今资源再整合,《联合晚报》并入《新明日报》,未来是否再整合剩下一家实体华文报?实在不敢多想,只有整合心情,兢兢业业工作下去。

晚报发刊词曾写道,要以轻松文字处理副刊,浅白文笔报道国内外新闻,与民众声息相通。

这个理念并不过时,甚至是当今网络媒体时代的王道。

对我来说,《联合晚报》最重要的特质是贴近民生,让读者从小人物的故事中,看见新加坡的真实面貌。

感谢晚报在我初入行时教会我许多访问技巧,带我看见新加坡混乱且可爱的另外一面,也感谢晚报体育版给了我作为球迷充分的自由。我会像期待曼联一样,期待着报业的发展。

(作者是新闻中心副刊高级记者

yxtan@sph.com.sg)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