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究竟什么是“经济胁迫”?

时间:2021-12-18 14: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作者:吴迪

立陶宛,这个东欧波罗的海国家近来数月因为与中国交恶,而成为各方关注之热点。

组阁一年多以来,立陶宛新政府在亲善美国政府的同时,先后退出“17+1”中国-中东欧合作论坛,将中国提供商排除在该国5G网络建设之外,并屡次触碰“一中政策”底线,促使中国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立陶宛面临层层加码的窘境

一方面,自12月1日起,立陶宛商品在中国海关先是遭遇“疑似被除名后又恢复”的风波,随后又据报因“技术问题”而迟迟未能通关。另一方面,据路透社12月9日援引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Mantas Adomenas及立陶宛工业家联盟(Lithuania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报道,中国在施压跨国企业,令其切断与立陶宛的往来,否则将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且已有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跨国企业取消了与立陶宛供应商的合同。

对此,立陶宛求助于欧盟,欧盟执委会也在12月8日提交了一份贸易防御措施,旨在打击第三方国家对欧盟或欧盟成员国的“经济胁迫”,只要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同意,那么欧盟执委会便可以将贸易或投资限制的手段适用于中国——不过,目前也有不少欧盟成员国对此表示忧虑,认为不应操之过急地将这类涉及外交制裁的决策权留给欧盟执委会。

而当欧盟内部还在为此争论之时,中国似乎没有要轻易放过立陶宛的意思。“中国施压跨国企业杯葛立陶宛”或许只是立陶宛的单方面指控,但倘若属实,也并不出奇。而且,在立陶宛政府拨乱反正,回归到2019年之前与中国平稳发展两国关系的轨道之前,肯定还会因为与中国糟糕的关系而面临更加严峻的问题。

跨国企业受影响不大 杀鸡乃为儆猴

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个情况。

针对“中国施压跨国企业杯葛立陶宛”,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这些措施在短期内不会对跨国企业造成影响,因为立陶宛本就并未过多融入跨国产业链,所以中国的这些做法是对其他欧盟国家的“严厉警示”,毕竟“以捷克和斯洛伐克为例,两国都与德国汽车产业密切捆绑”,倘若这些国家跟随立陶宛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面对同样的乃至更困难的窘境。

凡事都有代价。立陶宛如今在为其政治决策付出代价,也有人说中国将为“经济胁迫”的做法付出代价。但在国家统一的大义和国民夙愿面前,有哪个中国领导人能够承担“纵容祖国分裂”的代价?如今若不对立陶宛“杀鸡儆猴”,又如何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呢?

面对中国的经济“武器” 各国缺少“盾牌”

另一方面,《金融时报》驻台北记者Kathrin Hille于12月15日在文章中评论,中国针对立陶宛的惩戒或经济胁迫“只是中国挥舞武器,而其他国家尚未找到盾牌的最新例子”,“北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求法律支持,而且人们也很难证明这些惩罚性措施乃政府所为”。

Hille女士讲的没错。就法理而言,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9日被问到“中国是否施压跨过企业杯葛立陶宛”的时候仅以“我不了解有关情况”予以回覆,人们就无法证明立陶宛所面临的这些困境是中国政府所为;从立陶宛到欧盟乃至美国,也确实都还未找到有效应对中国“经济胁迫”的手段——除了铺天盖地的舆论批评以外。

不过,Hille女士说的不对的地方在于,中国之所以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并非因为“作为专制国家不需要寻求法律支持”,北京也并没有针对“外国政府不同意北京的政策而施以惩罚”。

中国之所以不需要考虑立陶宛与欧盟所谓“中国经济胁迫”的指责,之所以不需要为自己辩解,是因为各界都对所谓“经济胁迫”无解,而在这种“你奈我何”的前提下,中国要让这些政客想明白,究竟什么是“经济胁迫”?

以武止戈

也就在12月16日,美国一方面将大疆、旷视等8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为“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禁止美国民眾和企业买卖公开交易证券;一方面以“违反美国的外交政策或国家安全利益”为由,将37个企业和机构(34个来自中国)列入“实体清单”(entity list),施加贸易限制;此外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其《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递交予拜登待签署,该法案要求企业在进口新疆地区的产品至美国时,证明其制造过程不涉及“强制劳动”。

本质上,这就是美国政府以其经济、金融、资本、军事、科技和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为美国保护乃至夺取利益。中国可以不似美国那样,为了保持领先和优势地位,以“国安”之名大搞双重标准,又或是以“强制劳动”、“种族清洗”等莫须有之罪针对竞争者,但中国却必须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采取行动,以武止戈。

引述华府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研究员Emily Kilcrease的话,“每个国家都以某种方式使用经济胁迫,美国甚至有一套完整的制裁制度”。毕竟,每个国家都要尽量防止其利益受到伤害,每个国家都要让侵犯自己利益的外部势力付出代价——只不过有些国家拥有比他国更强大的实力。

每个国家都以某种方式使用经济胁迫,美国甚至有一套完整的制裁制度。

当韩国部署可供美国监测中国广大地区的萨德反导弹系统(THAAD),中国遂对韩国娱乐产业及零售巨头发动限制;当日本一再挑动中日两国协商搁置的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国对日稀土出口遂一度暂停;当澳洲莫里森政府詆毁中澳政治、文化、经贸合作,乃至配合美国将疫情溯源局限于中国的政治化操作,澳洲对华农作物出口遂大受影响……事实上,相较于发动军事侵略或顏色革命颠覆他国政权,通过“经济胁迫”的方式为自己止血,难道不是更文明、更和平的手段吗?

而今立陶宛成立台湾代表处的方式,客观形成了为台独势力打气的效果,无异于在中国国家分裂的历史伤口上撒盐——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大陆当下采取的反制措施,实则已经很轻了。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